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2018-05-14张伟
张伟
摘要: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附红细胞体而导致。病羊主要表现出发热、黄疸性贫血、呼吸困难、腹泻、虚弱、流产,最终发生死亡。该病是当前对养羊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疾病,在多个地区都能够大面积流行,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现介绍该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活体症状;宰后剖检;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药浴驱虫
中图分类号:S858. 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2-0097-01
1 流行病学
羊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在高热、多雨且滋生有大量吸血昆虫的夏末秋初季节流行,北方地区一般在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易感性较高的是幼龄羊,且放牧羊群相比于圈养羊发病率更高。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及隐性感染羊,且病羊可与猪之间发生交叉感染。该病还可通过血源性传播、接觸性传播以及垂直传播,其中主要是通过某些吸血昆虫(如蚊、虱等)进行传播。一般来说,气候恶劣、长距离运输、饲养管理不当等都能够诱使羊发病。
2 活体症状
急性期。主要是在羔羊阶段发生.通常是突然死亡,临死时有血液从口鼻、肛门流出,这主要是由于发生消耗性血凝固,导致血凝需要更长时间,形成更多的血栓,从而导致机体出血。另外,全身皮肤呈红紫色,用手指按压发生褪色。有时病羊会突然出现瘫痪,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无故呻吟或者嘶叫,四肢抽搐,肌肉颤抖。
亚急性期。病羊呈先稽留热,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前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尿液颜色加深,呈酱油色或者深黄色。部分病羊的鼻部、耳部、颈部、胸腹下部以及四肢内侧皮肤呈红色,用手指按压不会发生褪色,严重时全身出现紫斑,毛囊存在铁锈色斑点。部分病羊的两后肢无法站立,眼结膜发炎,流涎,咳嗽,呼吸困难。
慢性期。主要症状是持续性贫血和黄疸。病羊个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疸,眼结膜或者皮肤呈淡黄色至深黄色,黏膜苍白。母羊患病后发生繁殖障碍,如不发情,流产,容易产出死胎、弱羔,产羔数量减少等。一般来说,母羊临产前后比较容易出现发病,乳房、外阴发生水肿,产后减少泌乳,母性变差。公羊患病后表现出性欲降低,精液稀薄、精子变形,畸形精子明显增多,受胎率下降等。
3 宰后剖检
病死羊血液如水样稀薄,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发生肿大,并有所黄染;肝脏呈土黄色.发生肿大,存在出血斑点;脾脏发生肿大,可达到正常大小的1—2倍,质地变软;胆囊发生胀大,胆汁质地黏稠;肺脏发生充血、水肿;心包积液,心冠状脂肪发生轻度黄染,心肌质地柔软且苍白;胃底发生出血,存在凝血块;肠黏膜发生充血、出血;膀胱黏膜苍白,存在少许出血点,里面积聚有浓茶色的尿液。
4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镜检。取剖检病羊以及病死羊数滴血液,添加一定量配制好的抗凝剂,直接进行涂片镜检,能够看到红细胞被虫体包围,呈不规则形状,如锯齿状、菠萝状、星星状等。另外,血浆中也存在一些圆形虫体,红细胞内也存在虫体,具有轻微的折光性,中央发亮,如同空泡,迅速游动。
组织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组织制成涂片,经过镜检没有看到任何细菌。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贝尔尼(血虫净),对于发病初期病羊或者非妊娠母羊,可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5 mg/kg,21 h之后第二次用药,再经过21 h第三次用药。但在遇到气候突变,长距离运输,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出现复发,可在注射贝尔尼的同时或者之后使用抗贫血药进行辅助性治疗,如牲血素,每只每天肌肉注射1—3 mL,间隔24 h再使用1—2次,能够促进机体恢复健康,增强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贝尼尔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妊娠母羊要慎重使用,有时甚至会导致流产;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症状严重的病羊,使用贝尼尔的治疗效果较差。
药浴驱虫。如果羊寄生有虱、螨、蜱等,要立即进行治疗,抑制传播。体外寄生虫可采取药浴的方式治疗,即在每年春秋季节分别进行1次,可取“双甲脒”(特敌克)稀释成0.05%的乳剂进行药浴,也可使用除癫灵、杀虫脒、敌百虫等进行药浴。药浴时,要注意经过8 h的禁食,并在入浴前的2~3 h饮用充足饮水,防止羊进入浴池后饮用药水而发生中毒。药浴顺序,先让健康羊进入,后让感染寄生虫的羊进入,妊娠超过2个月的母羊禁止药浴。药液时,确保羊全身均浸入药液,并将头部向药液中压入1—2次。药浴出口处要建有滴流台,药浴后的羊要在滴流台上至少停留20 min。如果有牧羊犬,也要进行1次药浴。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营养良好,确保环境卫生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圈舍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合理饲喂精料,提高体质,防止发生应激。引种时禁止购自发病种羊场,到场后要进行1个月的隔离观察,血液检验呈阴性时才能够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