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的木匠小屋

2018-05-14益美君

润·文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榫卯木匠童趣

益美君

郑爸爸生活在杭州,有一个一听就特踏实的名字:郑安全。他今年61岁了,头发花白,一派儒雅的样子,不大爱说话,最大的爱好就是鼓捣木匠活儿。他为妻子做了一辈子礼物,每一件都是人间孤品、千金不换。

年轻的时候,郑妈妈有一头长发,经常盘着,不经意间就会掉下一绺……有一回,郑爸爸参加一个做筷子的体验活动,别人都忙活着做筷子,他却悄悄做了两支木头发簪。

郑妈妈体质弱,退休后喜欢去公园舞舞剑,但是看了别人的剑都不是很喜欢,顺嘴说了一句。郑爸爸一声没吭,但是没过几天,突然“变”出一把木剑,又轻巧,又古朴。剑柄上还有一个童趣的狗头,那是郑妈妈的生肖。

郑爸爸和郑妈妈结婚时的家具都是郑爸爸亲手打的。后来,他们搬家,这些老木头家具都搬不走了,郑妈妈舍不得,郑爸爸便依样做了一套微缩家具,一直摆在新家里。

如今,很多人家里什么东西坏了,基本都扔掉了换新的,但是郑爸爸家里,布满了修修补补的痕迹。他们生活不算拮据,可是一直保留着俭朴的习惯。也正因为这样,家里充满了故事,充满了烟火气。

和妈妈一样,女儿郑若行也收到过许多爸爸的礼物:小时玩的木马、带锁的首饰盒、冬天暖手的手炉……郑若行把爸爸做的一些东西发到朋友圈里后,引起了朋友们的一片惊呼:“天哪,叔叔手太巧了!”“你好幸福,有個这么厉害的老爸!”

郑若行这才意识到:原来爸爸不仅是自己的男神,在别人眼中也这么有魅力!从事影视行业的她,决定为爸爸拍一部纪录片,作为送给爸爸的礼物,也让爸爸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

这部纪录片就是《爸爸的木匠小屋》。每一集只有短短3分钟,一集对应一个节气,24个节气,24种作品:春分的风筝、芒种的榫卯鸟窝、霜降的湖蟹蒸架……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融入这些充满童趣、构思精巧的作品中,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好多人说:好想拜郑爸爸为师!

每个父母的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珍贵的礼物。

少年的时候,郑爸爸就很喜欢发明、喜欢思考。所以从小,郑爸爸就很支持女儿的每一种兴趣。在郑若行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很快乐,因为——“爸爸会陪我埋葬宠物螃蟹、一起炸柚子皮吃、用罐子培育蠕虫、在停电的暴雨夜里用蜡烛给我做小动物……”

郑若行一直记得,90年代的时候,爸爸在电视上看到外国人正在研究一种叫“永动机”的东西,非常痴迷,一连做了好几台。虽然最后每台都会停下来,但一台比一台动得时间久。

现在,她知道了永动机是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但她还是会像爸爸一样义无反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之自豪。

就好像她为爸爸拍的纪录片,可能喜欢木工的人很少,但是那种“单纯地去做一件事情的快乐”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郑若行说:“这是爸爸遗传给我最好的财富。”

(墨晗摘自益美传媒微信号)

猜你喜欢

榫卯木匠童趣
榫 卯
童趣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蓝湖童趣
童趣游乐场
童趣照相薄
《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