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气肿疽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2018-05-14孙洪权
孙洪权
摘要:肉牛气肿疽病是较易发生的一种牛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导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是小于4岁的牛最容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会快速传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防治会导致易感牛呈有规律地反复发生,甚至形成大规模的流行,应加以防控。
关键词:肉牛;气肿疽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2-0063-01
1 发病机理
肉牛由口食入饮水和牧草感染牛气肿疽梭菌时,病菌先是侵入消化道黏膜,接着通过淋巴和血液侵入肌肉或者结缔组织中,还会生成攻击素和酶,在这些物质的作用下会导致患处出现严重充血,从而大量渗出浆液。另外,病程后期由于体内蛋白质和红细胞发生分解,会生成大量的硫化氢,导致患处肌肉变成污黑色。随着病程的进展,机体吸收病菌毒素发生分解后的生成物会表现出全身症状,血液中的病菌大量发育繁殖,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而引起败血症,导致其他器官发生气性水肿及组织坏死,促使机体快速死亡。
该病主要是牛容易感染,其中最易感的是黄牛。该病无法直接传播,往往呈散发性或者地方性流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但无法从病牛直接或者經由媒介物传播给健康牛,而是病牛排出的病菌污染土壤,并对饮水或者饲料造成污染,之后通过口腔和咽喉创伤而侵入组织,也能够通过松弛或轻度受损的胃黏膜侵入血液。该病通常在低湿的沼泽地区以及湿度较大的山谷牧场发生,尤其是夏季发病率较高。
2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3~5天的潜伏期,部分牛会突然出现发病。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一般在40.6~41.9℃范围内,呼吸增加至48—56次/min,心率达到82~88次/min。有些病牛食欲废绝,停止反刍,有些食欲不振或者减少反刍。全部病牛都会出现跛行,且肌肉丰满部位(如肩、股、臀等)出现程度不同的气性炎性水肿,并快速扩散至四周。发病初期,患处有热痛感,之后逐渐变冷且失去知觉,皮肤呈紫黑色,明显紧张、干燥,用手叩之发出敲鼓音,按压有捻发音。当肿胀部位发生破溃或者进行穿刺或者切开后,会有黑色或者污红色液体流出,里面存在气泡(泡沫),并散发特殊的酸臭气味。然后脉搏细速,呼吸困难,全身症状明显加重。
3 剖检变化
病死牛尸体明显膨胀,有血样泡沫从天然孔流出,如肩、股、腰等肌肉丰厚出的皮肤局部发生坏死。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发生金黄色或者红色胶样浸润,有些部位会出现小气泡或者出血,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气肿。肿胀处的肌肉比较干燥或者潮湿,如同海绵状,切面一般呈污棕色。胸腹腔存在暗红色的浆液,心包液增多且呈暗红色,腹膜、胸膜出现胶胨样或者纤维蛋白物质。心脏内外膜存在出血斑,心肌发生变性,颜色变浅,质地变脆。肺小叶间发生水肿,淋巴结快速肿胀,并发生出血性浆性浸润,但脾脏没有任何变化。肝脏切面存在不同大小的干燥棕色病灶,如同多孔的海绵。胃肠发生轻度出血,瘤胃臌气。
4 鉴别诊断
恶性水肿,是由于感染腐败梭菌而引起,病菌呈长丝状,主要是绵羊及马容易发生,牛较少发病,剖检可见病变与气肿疽存在明显不同。炭疽病,是由于感染炭疽杆菌而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和人的共患病,病死牛往往可见天然孔流血,容易同气肿疽混淆,但疑似炭疽病的尸体禁止随意解剖,如有需要可将一只耳朵切割下来严格密封,之后送到实验室检测病原,并及时烧烙切口。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巴氏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种动物和禽类都能够发病,由患该病死亡的急性水肿型病牛,容易同气肿疽相混淆,但该病水肿型通常会导致头部、颌下、咽部等处发生肿胀,而肌肉丰满处没有出现肿胀,如有需要可取病料进行细菌检查。
5 防控措施
西药治疗。全身治疗时,病牛可肌肉注射300万IU青霉素,每天3次,或者静脉注射由200 mL 5%葡萄糖液、3g四环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2次,或者静脉注射100~200 mL磺胺嘧啶钠,每天2次。局部治疗,病牛早期可在肿胀部位分点注射10—20 mL添加有300万~500万IU青霉素的0.25%—0.5%普鲁卡因;中后期,可先将肿胀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3%双氧水或者2%高锰酸钾溶液彻底冲洗,然后再在肿胀周围进行分点注射。对症治疗,即机体出现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时,要采取强心解毒,如静脉注射500—100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300 mL葡萄糖液、500—800 mL 5%碳酸氢钠溶液、300万~500万IU青霉素以及适量的樟脑。
中药治疗。可取30 g蒲公英、30 g大黄、25 g茵陈、25 g黄连、30 g黄柏、25 g全蝎、30 g连翘、25 g白药子、30 g黄药子、30 g金银花、25 g天花粉、25 g甘草,加水煎煮后给病牛灌服,治疗效果也较好。
免疫接种。每年春秋季节,可注射牛气肿疽疫苗进行预防,所有牛均注射5 mL,对于小于6月龄的牛在长到6月龄时还要进行1次补免。在注射前,要先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并注意合理使用疫苗,确保当天开启的疫苗当天必须用完,剩余的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变质、过期的疫苗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