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中西兽医疗法
2018-05-14杨丽娟成凤仁张小兵
杨丽娟 成凤仁 张小兵
摘要: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特有的肠毒血症。引起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为肠毒血症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可见头皮下、胃壁和大肠系膜水肿。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呈散发性,不广泛传播。发病率平均不高,但死亡率可达80%~100%。现侧重于应用中药方剂治疗该病,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仔猪;水肿痛;诊断;中药方剂;疗法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2-0057-01
1 病原
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称为肠毒血症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0138: K81,0139:K82和0141:K85,098,0115,0121,0147,0157等。在鲜血琼脂上培养可出现β型溶血环,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上与其他类型的大肠杆菌相似。
2 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很快死亡。有的仔猪表现不安,没发出叫声,即倒地而死;有的倒地侧卧,不能站立,张口呼吸,数小时后死亡;有的前一天晚上没有任何异常,早上死在猪舍内。水肿是该病的特征临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如胃部、胆囊、喉头、大肠系膜常见水肿,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则凝成胶胨状;有的病例没有水肿变化,但有内脏出血变化,出血性肠炎尤为常见。该病需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分。
4 治疗
中兽医认为该病为水湿内停。治宜抗菌消炎、利水消腫。
桉树叶(生品)45 g,五加皮19 g,大腹皮15 g,地骨皮10 g,茯苓皮15 g,煎汁内服。
苍术、白术、猪苓、泽泻各5~10 g,煎汁内服。
杠板归茎叶30 g,车前草60 g,芫花叶30 g,紫金牛60 g,煎水灌服,每日1剂,连服3剂。
灯芯草、淡竹叶、甘草各5—10 g,煎汁内服。
大蒜6~8头、赤小豆500 g,商陆16 g,生姜lg,煎水内服。商陆2份,甘遂根l份,大戟l份,芜花1.5份,共研细末,加米醋调匀后涂敷在病猪肚脐上,纱布包扎,6h后撕去,停6h再敷1次。
黄芩、黄柏、大黄、茯苓、泽泻等量混合,研成粉末,口服,每头猪20—80 g,同时给强心利尿剂,并肌注土霉素0.25~0.5 g。
黄柏、大腹皮、陈皮各20 g,黄连、黄芩、桑白皮、茯苓皮、姜皮(夏天可不用姜皮)各15 g。煎汁喂服,每日3次,连用4~5剂。
鱼腥草(鲜全草)2份,野荞麦根1份,洗净捣烂,敷于猪肚脐上,用布包扎好,敷1昼夜,连敷2次。
马蹄金鲜草60 g,洗净与鲫鱼加水煮熟后取汁内服。
仙鹤草、龙胆草、泽泻、茯苓、车前子、木通各15 g,焦白术、何首乌、当归各25 g,蝼蛄7个,甘草Sg,水煎取汁喂服。
凤尾草6馆,双花藤100 g,车前草40 g(均用鲜全草),水煎取汁,拌食喂服,每日1剂,连服5剂。
茯苓皮、大腹皮、猪菩、泽泻各5~10 g,煎汁内服。
白术9 g,木通6g,茯苓9g,陈皮6g,冬瓜皮9g,猪苓6g,泽泻6g,石斛6g,水煎分2次喂服,每日1剂,连用2剂。
海金沙、灯芯草、破故纸各15 g,草薢30 g,淡竹叶(带根)25 g,甘草10 g。水煎内服,每日2次,连用2日。 水针疗法。选后三里、天门、百会、尾根、大椎、后海等穴,按肌内注射量的1/2注射抗血清、丁胺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呋喃苯胺酸等药物。
白针或血针疗法。选山根、承浆、耳尖、太阳、丹田、百会、尾根、尾尖等穴,每日1次,连用2天。也可选天门、蹄门、带脉、尾本为主穴,配穴为耳尖、大椎、后三里。
卡耳埋植。发病初期,耳中下部避开血管处的背侧,用宽针在皮下刺成一皮下囊,深约20 mm,放人适量白砒或红矾(约0.06 g),再将白酒0.5 mL滴入针眼内,用手轻柔后,以胶布覆盖针眼即可。也可割破尾尖或耳朵,放人适量胡椒粉。再喂给5~l0个核桃仁或杏仁效果更佳。
5 预防
该病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管、消、防、治”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在断奶前后应做好防应激和饲料的调配T作;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条件及方法;限制喂高蛋白、高能量饲料,增加纤维素含量,适当增加抗应激药物、抗生素和硒等,以增加抗病力。同时搞好圈舍、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每批仔猪转入前、转出后都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或洗刷、消毒。做好预防注射和药物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