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8-05-14孟晨梁子腾潘思佳孙桂平
孟晨 梁子腾 潘思佳 孙桂平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工业废气排放加剧以及城市的气候因素影响,雾霾天气已经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也因此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认真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扩大绿化体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其他相关措施,对治理雾霾天气尤为重要。
关键词:雾霾;原因;危害;治理
目前,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雾霾天气不仅会降低可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另外,通过对雾霾天气的研究发现: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是气候因素决定,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治理雾霾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配合。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1.1 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然而私家车的增多直接导致了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汽车尾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硫颗粒物体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排放到会大气直接造成空气污染。另外,私家车的增多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拥堵,车辆便不能快速行驶,进而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这不仅造成了燃料的浪费,更会进一步加剧环境的恶化[1]。
1.2 工业污染排放加剧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不少专家表示,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重工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重工业使用的能源多为煤炭,虽然很多工厂已经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但仍有部分工厂净化不彻底,排污指数超标,这些不合格的煤炭燃烧会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并且很多化工厂设备落后,缺少废气净化装置。这些废气、烟尘弥漫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便会凝结,形成雾霾。
1.3 气候因素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气候有直接联系。雾霾天气常见于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和较冷的水蒸气相遇,结合在一起,从而悬浮于空中,形成雾霾。另外,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风速大,大风会稀释和吹散空气中的颗粒,而内陆城市风速小,水平方向不易扩散,雾霾颗粒滞留在空气中无法散开,因此内陆城市较沿海城市更易导致雾霾天气的发生。并且相关研究表明,降雨量多的城市雾霾天气较少见,这是因为雨水可以将空气中的细小颗粒沉降到地面[2],空气中的悬浮的雾霾颗粒减少,雾霾天气也随之减少。
2 霧霾天气的危害
2.1 降低生活水平
雾霾中包含大量烟尘,烟尘弥漫在空气中会导致可见度降低,司机驾驶车辆看不清前方路况,不仅造成交通堵塞,也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另外,雾霾中的颗粒物质会折射紫外线,阳光无法照射到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充分利用,氧气合成减少,造成恶性循环。
2.2 影响健康状况
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雾霾中含有的有毒颗粒不仅可以吸附在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处,造成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肺癌,同时这些有毒物质也会损害心脏,诱发和加剧心肌梗死[3]。并且由于雾霾颗粒的折射作用,紫外线不能照射到地面,从而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另外,雾霾天气会损害人们心理健康。雾霾颗粒弥散在空气中,导致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容易增加市民的负面情绪,带来压抑的感受[4]。
3 治理措施
3.1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在多个城市多设立空气质量监测中心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多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点可以弥补其监测范围有限的弊端,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一旦监测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逐步治理雾霾天气。
3.2 扩大绿化体积
扩大绿化体积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树木比花草更能净化空气,因为绿色植物形成的绿林不仅可以抵挡风沙,滞留雾霾中的颗粒物质,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利用住宅区和公路两侧的空间,种植绿色植物代替花草,通过扩大绿化体积治理雾霾。
3.3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治理雾霾有效途径,可以从源头治理雾霾天气。必须做到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将工厂的煤炭进行严格的脱硫净化处理、改进化工厂的设备、增添废气排放处理装置,减少二氧化硫和废气烟尘的排放。另外,要求私家车安装“三元催化转换器”,并做到每两年更换一次,鼓励市民选择无污染的自行车或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努力做到低碳出行[5]。
4 结语
雾霾天气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治理雾霾天气刻不容缓。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的支持配合。应从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着手,做到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扩大绿化体积,节能减排,逐步减少污染物,早日解决雾霾天气。
参考文献:
[1]杨梅.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资源与环境,2016(26):46-47.
[2]张兴坤.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8):82-85.
[3]邓秋军.雾霾天气的危害[J].农业气象,2016,(1).
[4]孟继萍.雾霾天气成因以及防治措施探讨[J].城市气象论坛大破坏城市与环境气象,2014.
[5]张兴坤.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8):82-85.
作者简介:孟晨(1996-),女,辽宁营口人,学生,研究方向:流行病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