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是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德育的有机结合

2018-05-14田建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层面慈善法律

田建军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途径。德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层面和视野,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但是,曾经一个时期,把学校平常不做的工作当作德育创新,把学科课堂教学很少涉及的方面当作德育内容,把课堂以外开展的活动当作德育形式,把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当作德育活动,普遍存在着德育内涵界定模糊,德育工作往往有名无实的现象。新年伊始,阅读上述几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案例,让我倍感欣慰。

不断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有效途径。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创新德育工作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慈善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他们不仅有慈善教育的设想,还建立了全覆盖、课程化、行动化的慈善教育工作模式。开发了慈善教育的教材,使各级各类学校有依有据,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提出了慈善教育班主任负责制,确立课时安排和考核办法,避免了教育的形式化。组织一定范围内的听课评课,切磋慈善教育的技能,交流成功经验,把优秀案例在全市推广,更好地发挥了有效课程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们还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功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把培养教师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与教师培养学生的慈善行为相结合。鼓励教师开展支教、送教下乡以及各种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慈善的本意,为学生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学生不仅在班主任引导下,开展德育课程的学习活动,还自觉开展慈善行动,记录于“日行一善”本上,把自己对慈善的认知变成实践活动,这样使慈善教育由虚变实、落地生根,将善的品质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使慈善永恒,不断发扬光大。

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是一个包括普及德育知识、培养德育情感、形成德育意志、实施德育行为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但并非全部依靠说教。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现从德育知识向德育行为转变,归根到底要依靠实践活动来完成。杨陵区教育局开发的“用现代农业助推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特别强调通过开展学生参与式的活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转变学生自身行为,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活动,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一定的文化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德育功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德育效果,只有通过学生转变来体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因此,德育不是停留在学校计划之中,德育效果也不是依靠学校工作总结呈现。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堰坪小学的“德育作业”,就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把过去抽象的德育通过“三段三层三类”模式来落实。不仅把德育内容细化,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探索到德育评价的新模式,使抽象的评定具象化。

德育贵在创新,教育改革永无止境。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内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长庆未央湖学校开展的“诵读中华经典,积淀人生底色”的活动,还是西安交大阳光中学进行的“德育微课”、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干镇中学老师写的“问题即成长”,都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可贵探索,是德育的开拓者,可喜可贺。我们更应该不断探索,德育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3.0时代,中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双基”、“三维目标”走向“全面发展的人”的新时代,从此学校的全部活动都要围绕核心素养来展开。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更加明晰,具有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相关内容。国家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增強政治认同和法治精神。政治认同就是让学生对我国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和政治效能的认可、支持和服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社会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最基本的是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往沟通的能力、表达思想的水平等。个人层面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核心是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处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健全人格修养,能够自尊自爱,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笔者认为,德育不能过分庸俗化,更不能简单活动化,要全面布局德育内容,特别是加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德育要求。

1.重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是公共参与度高的群体;一个优秀公民,必定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个体。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要经历“知识学习—课堂模拟—社会实践”的过程。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核心素养中的公民参与素养就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我校学生很早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把模拟政协当作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抓手,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公共参与能力。学生组成社团,像一名真正的政协委员一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自己知识视野范围内的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社会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模拟提案。带着青涩的模拟提案,社团成员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伴,共同举行模拟政协界别讨论、模拟政协委员大会发言、解答其他模拟委员的提问。特别是我校学生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提案奖”,被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至全国政协大会。这个事情被全国著名媒体纷纷报道,各路记者前来学校采访学生,探究提案的形成过程。学生深切感受到,“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参加模拟政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悟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信仰崇尚法律法规,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社会层面的德育,要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最近,“等老公、拦高铁”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反映了个别公民的规则意识淡漠,缺乏社会公德。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所有公民和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加强法律知识教育,要使法律成为公民的一种信仰。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树立法律信仰比增强法律知识更重要。没有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和崇敬,纵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形成法治国家。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法律规范分析问题,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最终固化为法治思维。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普遍具有法治思维时,这个国家才能发展到法治国家。加强法治意识,要从规则教育开始。规矩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利己利人的行为准则。违背规则,从表面和暂时看,可能损人利己,但最终是损人也不利己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针对学生对我国公检法之间关系不明、对法院检察院职能不清的情况,我带领学生前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刑事审判,直接感悟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通过联系中院法官,确定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办理手续后进入审判大厅。学生知晓了犯罪嫌疑人、公诉人和审判人之间的关系,清楚了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各自职能,明确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懂得了公平、正义、平等和自由的价值,增强了法律意识,达到了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体会了法律孕育正义之魂、人性之美、道德之善的作用,培育了学生的法治信仰,涵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

3.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的信仰,主要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今天,我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文化创新能力。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文化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因此,学校德育,要旗帜鲜明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等都纳入德育系列之中。还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植根于三秦大地上的陕西精神,是陕西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真实写照,是建设新陕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对自身文化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不可能形成對我国的政治实体、政治价值和政治工具和政治效能的认同。因此,德育要创设文化自信的氛围,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继承、创新性的发展。

4.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树立良好社会心理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健康优秀的国民,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个人层面的德育,必须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只有形成稳定正确的心理倾向,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预期,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使自己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棵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思想。”人最可贵之处是有思想,最可怕之处是有错误思想。指导自身行为的思想正确,就能恰当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乐观待人、快乐做事。如果指导思想错误,就会使人生走向歧途。

具有健全人格,才能形成独立自主意识,不迷信和盲从权威,用自身的理性调节控制人的欲望和本能,才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形式,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当今社会,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科学探索精神,人云亦云,一味地接受模仿。社会批判言行冲动,缺乏冷静分析,甚至用极端办法来发泄心头怨气。偏见狂热、愚昧偏执、逆反暴力等现象,都是缺乏理性精神的种种表现。总之,学校德育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能用国家层面的德育内容代替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德育内容,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层面慈善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政治法律
横看成岭侧成峰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