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名字都是一段故事
2018-05-14丁玲
丁玲
一、选题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我们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微课目标
将历史拉近学生的身边,让学生正视历史和关注历史,从历史的源头找到力量。
三、微课类型
观看视频,学生参与交流。
四、微課准备
制作“南京大屠杀”ppt,熟读诗歌《哭墙》。
五、微课过程
1.导入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上午课间操时间,同学们集中收听了政教处的爱国主义教育广播。下午德育微课开始以前,班长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残酷的战争。”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屏息凝神、面色凝重地睁大眼睛,等着我发言。
“那天刷微信,在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下面点了赞,另外一个朋友马上回复:‘你俩怎么认识啊。”刚刚开始,我抛下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听到我这个开场,先是愣了一下,但似乎也舒了口气。
2.主体
“我的好朋友陈老师曾是咱英语老师儿子的小学语文老师,你们知道吧。”我接着聊天。同学们听到这个八卦很高兴,叽叽喳喳地开始接话,忙着分享相似的经历。
然后我低头打开了PPT,开始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规模的惨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总计达30余万人。
伴随着我庄重的解说和缓慢、忧伤的《辛德勒的名单》大提琴曲的响起,同学们被屏幕上的视频和图片震惊了,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待PPT播放完,教室已经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同学们,30万,这不仅仅是数字,它都有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他(她)或许是你的同学的同学,他(她)或许是你邻居的邻居,他(她)或许是你朋友的朋友,他(她)或许是你家人的家人。当你的同学、邻居、朋友、家人发生了什么,你要做到的,至少是不要忘记。”画面定格在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墙。
3.小结,读诗歌《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