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8-05-14宋水兰雷创双
宋水兰 雷创双
近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普及心理知识。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师资是成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条件,分析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措施和对策势在必行。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教师是成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条件。师资队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以引导为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否过硬,团体心理辅导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一、现状
(一)师资不足
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且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专职教师的人员配备达不到相关要求。心理咨询中心专任老师看似经常处理“忙碌”状态,被领导支使到各个岗位去进行工作的“支援”,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花在其他非岗位业务上,并不能全力以赴处理所在岗位的業务,导致岗位业务的开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相关要求。时间和精力的不足,让老师在备课、听课、说课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二)师资队伍水平参齐不全
国外心理咨询岗位大部分都要求全日制硕士毕业的人员才能上岗任职,而国内目前鱼目混珠、水平参齐不全。高校里面的师资队伍很多都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很多都是由辅导员、任课老师兼职开展相关的工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更别提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培训了,整体心理专业素质较低。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效果好不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从活动的组织到实施,教师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咨询技巧、共情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团体心理辅导的直接效果。
(三)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力度不足
国内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普遍效果不够好,根本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重视度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校不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老师们无法外出培训、无法参加各种学习和交流等。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专职教师无法参与外出培训的机会,缺乏学习和交流,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且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是较新、且发展较迅速的一门技巧,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措施和对策
(一)引进人员,壮大队伍
加大人员的投入,严格按照生师比的相关文件要求,引进足够多的专业心理师资队伍,引进有丰富团体心理辅导经验的高职称教师,设置心理咨询发展的专业带头人,以“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化,把团体心理咨询教学师资队伍职业化,让专职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岗位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不再被支使去干其他无关的工作。
重视心理咨询的地位,心理咨询工作针对的对象应该是全校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把此项工作的地位提高,切实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把心理教育工作进行量化,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岗位的吸引力,壮大队伍;切实提高加大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人了解心理知识,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切实获得提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化、大众化。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原有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们可以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方式进行自我的提升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存量,提升专业素养,总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心理辅导理论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对一线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掌握简单、基础的心理辅导活动原理,将心理知识贯穿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的教学学习中。严格提高新进教师的准入口,对学历、能力、经验方面的要求进行量化,切实提高用人标准,对新晋教师进行助教培养考核。
(三)加大继续教育力度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各个高校都必须有一支心理学师资队伍,具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团体心理辅导经验。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近几年刚刚大力开展,发展速度比较快,师资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的,虽然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且掌握较深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缺乏心理咨询技巧和实践经验,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尚缺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知识。高校需要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把现有的师资队伍送到具有培训资质的学校或者机构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到各地去参观学习,扩大视野、增加见识,培养一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双师”教师。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开阔眼界,增加专业自信心,把团体心理辅导的新技术及时应用在教学工作中。
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将心理咨询对象推广到全体学生中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此种方式,让大学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刻的了解。
(作者单位: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