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2018-05-14张姿炎
张姿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来重大的成就,这一切都是来自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功,然而,改革开放的突破却是来自我国领导人正确的抉择和创新思维的引领。今天,时代在不断进步,技术不断的更迭,经济日益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贡献和智慧。创新当下最为火热的词语,创新不但是一個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原因。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然而高校时期却是培训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作为当下社会新时代的接班人,更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需要以创新的角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提升当下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开放,现在很多城市对于高校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了很多,当然随着高校的逐步普及和开放,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公民的素质综合提升,但是也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下大学生的整体能力不再像以前大学生的能力之高,大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下降居多。同时,很多在校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比较单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思考模式过于传统化。然而,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都最后一个系统化学习都地方,老师需要正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对于高校学生进行系统化培训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遇到问题时候摆脱传统固有的思维逻辑,敢于尝试创新的思维,不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坏,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本文将从我国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现状分析,并提出高校对于创新的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当下大学生的成长。
1.我国当下大学生关于创新意识业的认知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扩大,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当下很多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较差,在平时课题上都不会认真听课,在课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会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而是会按照课本进行解读和思考,甚至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存在。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老师更多的是在意学生的分数,没有能够做到以学习目的为导向的教训思维,老师也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评判标准和考核机制。这也往往会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创新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和学校首先需要创新的重要性。最后,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大胆创新,仍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虽然也穿插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但知识传递的方法仍较单一。另外在实践教学方面,验证性演示型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不足,未能达到让学生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我实现,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我们各大高校还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对于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没有能够以创新的视野去教导学生学习。
2.高校老师需提升自我创新意识,以创新视角引导学生
目前很多高校随着招生录取量的加大,在教学质量上也相对来说下降了较多,同时在老师的需求量也增大很多,虽然很多高校老师都是拥有较多经验的老教师,拥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但是,由于老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传统,很大程度上都不能以创新的眼光去看待教学。因此,老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老师提升创新意识,坚持以创新的角度对待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并非是死板的,也并非要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同时它也可以是创新的,只有随着时代脚步的步伐,将创新创业提上教学日程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当下高校大学生。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校的考核标准都是依靠分数进行的,从某一层面上说会影响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对老师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创新不光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关键。只有学生转变了传统的思维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做到创新思维。
3.通过创新大赛,激发学生创造力
各大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活动比赛形式,鼓励在校大学生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比赛形式来给大学生一个发挥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同时,学生在参加创新项目比赛中还能够促使学生了解社会相关的经济信息。如果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来好的成绩时,学生还能够激发内心的动力和取得成就感,这些影响都能够帮助大学生自我的提升自我能力。
总之,创新是新时代形式下迫切的教育要求,需要各大高校不断的完善创新教育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组织当下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