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5-14许可

科技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创新人才高等教育

许可

摘 要:在高中生教育教学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部分,是教育生命力的体现,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培养模式不无关系,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关系。本文便是通过目前高中学校教学中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所需教育环境的综合研究,对提升高中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其的创造力进行了有益研究,通过本研究也可为相关的高中生在学习和进步的道路上进行指导。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环境;高等教育

高中是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连接,高中生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中生的能力需求不断提升,从以往的考查文凭到目前对高中生创新能力等的综合考查,高中生是否能成为人才为国家建设出力取决于其能力和素质,而创新是当代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优秀素质之一,高中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如何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高中教育环境与培养模式,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翱翔计划”对我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翱翔计划以首都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致力于建立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了以下针对性的优化路径。

(一)全面化和立体化培养

高中生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在思维和能力方面实现双重创新,这也是现代化教育体系对高中生的要求。而要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化和立体化培养。全面化指的是在接受知识方面当代高中生不仅要重视本专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也要涉猎其他相关领域或自己感兴趣领域内的知识,形成知识的全面掌握,而不是只知晓学科内的知识,对于社会人情或者生活知识等应有的知识也应充分掌握,是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立体化培养则主要针对高中生在其未来的兴趣领域内的发展要具备知识立体化、能力立体化,形成综合的能力,而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二)多元化和差異化培养

高中生同样应具备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要综合拓展高中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生活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培养,重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帮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终生职业或研究的方向,奠定其未来的发展,只有具备自我发展意识的高中生才会更加知晓研究创新和发现的意义,进而成为优秀的创新人才。

二、“翱翔计划”对我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人才选拔

人才选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翱翔计划”中学员的选拔主要是为了识别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创新潜质在于学生的素质积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理念等4个方面。素质积累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知识的丰富程度等。创新知识是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善于观察和总结日常生活和课程中的不同知识要点,加以提升和总结,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创新观点。创新精神是现代素质优秀的学生具有的必备素质,是创新性的个性心理,是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对于学生的质疑与批判精神、独立学习研究精神、团队协作和拓展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创新能力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对创新方案和创新要点的归结等能力。也是“翱翔计划”中最为突出的要求。

(二)综合教育环境构建

高中教育的环境可具体的分为政策环境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对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有利于高中生实现其创新潜力的宏观环境必然是政策适宜、环境良好的。为此,北京市政府对“翱翔计划”中的相关学校加强了帮助和扶持,通过一定的政策法规,政府要积极为北京市内相关高中学校的教育事业和相关科研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高中在培养创新人才之时除了面对宏观环境之外还面临着多变的微观环境,可以指物质环境等,其中,“物质环境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总和。”从这个角度讲,学校的物质环境,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构成形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北京市相关高中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兴趣拓展项目的支持与鼓励也在“翱翔计划”中得以实现,不仅引入了包括数学、物理、历史等多门课程的“专家教学法”,教师引导教育教学向着实验化和科研化改进,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话语权,自然会更加热衷于实验创新,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中生,“翱翔计划”作为一项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需要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教学与学术氛围建设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高中不断强化自身水平,加强硬件建设,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场所,以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成为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洁.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北京市“翱翔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34(07):54-60.

[2]叶桂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J].大学(研究版),2016,(11):4-17.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创新人才高等教育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