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8-05-14宋开功
宋开功
自动化专业要求学生拥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就多数情况而言,限制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最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针对核心课程未能形成一个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而机械设计专业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要求其实践操作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够强,在工作与学生是能够将理论引入到实践之中,实现二者的恰当融合。因而,在“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就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融入创新型思维。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培训
增设机械创新设计专项课程,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并恰当操作设计分析软件,进而完成相应的创新设计任务。要想实现创新设立,要求学生能夠熟练应用综合设计模式,此外,应当于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中的每一阶段均代入创新创业教育思维,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创新创业讲座,以及交流会之中,促使他们与优秀校友或者行业成功者人士进行交流沟通,丰富自身知识经验的同时增强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指的是把往年比较优秀的创新创业作品与成果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其拓展视野的同时,坚定其相应的创新创业信念。
(三)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创新创业竞赛,比如基于工程训练相应的综合能力竞赛、基于创新创业相应的大学生竞赛以及慧鱼模型竞赛等。借助于比较紧张的比赛过程,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提升其创新热情,也能够促使其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因此,鼓励其多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综合能力。
(四)科研训练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体现自身能力的机会。从相应产品的最初创意,再到后来的设计与模拟环节,然后经过加工与调试,直至最后的营销,包括撰写论文等各个阶段,促使学生逐步完善自己,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之中,让其负责某些设计任务,进而促使其将所学知识融入至具体的实际之中。
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考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均离不开实践教学。
(一)综合实验课程的建立
专业综合改革需要把学科基础课程与相应的实验进行融合,进而建立其针对机械专业的综合实验,把专业基础课以及具体的课程实验,按着专业方向的特点加以综合。综合实验课程转变了以往形式上课内实验内容依赖于课程内容的特点,增加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借助知识点以及多项课程恰当融合的实验方式,如此一来,既能够推动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使得各关联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所学要点,提升了学生针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大幅度增强实验教学成效。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展的同时,引导其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二)恰当的运用学科竞赛
课程设计的目在于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以形象化的实践知识体现出来,一个恰当科学的课程设计能够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为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就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所在,以恰当方式引入项目训练大赛、机械与自动化的创新大赛,包括挑战杯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竞赛。借助于“项目”形式带领并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其实践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从项目出发,改革实践教学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专题系列讲座之中,促使学生获悉当下的机械设计专业的发展动向以及有关的科研成果。 授课时可以设置专题训练,把整个科研项目依据标准划分为若干项小课题,将班里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以组,让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小课题任务。促使学生在这种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氛围中,主动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展现其个体化,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阶段内,教师需要跟进每一项具体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自身的辅导职责。借助于多种多样的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逐步增强自身的创新以及创业能力。比如在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阶段,导师积极有效的与学生展开沟通,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确定之处进行恰当的指导,进而为其未来的就业或者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借助于校企指导,促使毕业设计和生产项目共同发展
借助于校外实习基地,充分结合学校与企业相应的培养优势,将抽象化的理论教育结合上形象化的技能训练,顺应企业针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为企业输出应用型技术人才。对比于单纯的校内毕业设计,借助于校企联合形式能够更加全面的指导毕业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处理问题,大幅度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能够促使教师明确企业技术需求,如此才能够帮助教师依据企业所需制定教学方案,推动了校企深度融合进程,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也提供了新型的就业渠道。
(五)建立并健全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
应当针对机械设计课程相应的考试方式展开改革。而这一专业本身就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改革的侧重之处也应当放于学生的创新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需要着重针对这两点进行考核。可以于平时表现、操作能力、考试成绩、综合答辩等几方面进行实际的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上。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