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阅读毛泽东诗词促进对历史的学习

2018-05-14司志昊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根据地井冈山长征

司志昊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带领中国党和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亲手缔造了新中国。而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诗词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阅读,可以有效的促进了对历史的学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老师要求我们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以加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我在进行阅读、学习毛泽东诗词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新中国革命、建设经历的认识,通过查询诗词中相关的人物、事件丰富了历史知识。下面我们就几首著名的毛泽东诗词,简述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一、《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上阕通过简短几句话,概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小儿时节”的原始社会,和“铜铁炉中翻火焰”的奴隶与封建社会。揭示了阶级矛盾的内在性和斗争之惨烈:“流遍了,郊原血”。

下阕中诗人叙述了自身学习历史的过程,批判了传统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唯心史观,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对以盗跖、庄蹻、陈胜等人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进行了称赞。最后,诗人表示,在奋起反对压迫和剥削的史诗中,新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了,中国人民从此占了起来。

本词通过仅短短一篇,追溯了人类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历史的根本是由人民推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总结。

二、《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聲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入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由朱德、陈毅率领,离开井冈山到外面开辟了根据地,而毛泽东率领一个营留守。国民党军趁机出动两个团包围井冈山,尽管当时战况紧急,但在毛泽东的领导和红军战士的英勇抗争下,红军经过了黄洋界等多次战斗,最终国民党军失败撤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但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了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我党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建立了多个根据地,红军总数达到了6万。蒋介石在结束和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之后,任命当时的江西省主席鲁條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总指挥,纠结重兵对赣南、闽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通过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集中兵力两战歼敌一个半师,俘虏了张辉瓒,粉碎了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实行战略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要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毛泽东逐步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略思想,为粉碎敌人的下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攻占了七百多座县城。长征期间红军共击溃了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诗词的前四句基于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展开,万里长征中的艰难困苦全然不在话下,只看做等闲,五岭和乌蒙只不过是细浪和泥丸罢了。五六句分别叙述了1935年5月,红军突破了敌军的包围渡过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战斗过程。1936年六月红军连续翻过了几座雪山,迎来了长征胜利的曙光。本诗叙述了长征中艰难过程和曲折经历,赞扬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辛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五、《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当日晚间,解放军二野、三野部队展开了渡江战役。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占领了国民党首都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思想,誓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个思想不仅可以应用于战争中,在革命胜利后的建设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发奋进取、锐意向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继续奋斗。

总之,对毛泽东诗词的阅读,促进了我对革命历史的学习,增长了历史知识。使我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了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才得来的。我们应当从我做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了建设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根据地井冈山长征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