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微信架起家校沟通的彩虹桥

2018-05-14高鸿星黄智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教育管理微信

高鸿星 黄智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已逐渐成为学校和家庭信息互通的桥梁,合理利用微信家长群,倾听家长心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形成教育阵线联盟,有效促进教育管理,让微信成为沟通的彩虹桥,成为家长的快乐学堂,成为班主任的助手,真正达到让微信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微信;家校沟通;快乐学堂;教育管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手段,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等功能,借助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获取信息、分享情感,进行一系列社交活动的重要社交平台,不断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教育者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带来了契机。那么,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班级微信群来有效提高家校互动,让微信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 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作为老师,在闲暇之时和家长朋友们进行群聊时,对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和班级工作的问题,要采取不回避,有问必答的态度,确保家长的问题得到及时正确的应答。同时,我们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选择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提供相关教育的经验和策略。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健康、正确的议题来实现对群聊舆论的引导。

二、 “群主”主导,科学规范

家长微信群的建立是为了让家长融于班级管理,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免费、方便、沟通直接、图文视频均可发送的优点,使得微信群成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重要阵地。但是如果微信群使用不当,就会变了味,让一些家长老师十分困扰。因为家长的工作性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有时候微信群成了家长炫耀的平台,晒晒去哪玩了,晒吃了什么,晒自己家的车,甚至事无巨细都拿出来晒一晒,各种炫富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者就是赞扬老师太过头。老师发个通知,好几十个点赞,把老师发布的内容给淹没掉了;或者积攒、拉票、买东西的等等。微信群说到底还是一个公共空间,老师建群,初衷不是这样的,不应该影响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正常交流。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关注班里的群聊,可以找几位有责任心的家长组建成微信管理团队,共同制定班级家长群群规,对全体家长公布,学会管理家长微信群。

三、 成为沟通的彩虹桥

微信群之所以这么有生命力,就在于它强大的沟通功能,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可以集体交流也可以私聊。如果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老师就群发。如果是个别问题,老师就要跟家长私聊。家长也可以就普遍的问题进行群发,家长也可以随时给老师留言,老师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況,安排时间答复。家长与家长之间也随时可以沟通,问常见的作业、题目、活动时间,一般都会很快得到答复。

四、 成为孩子展示自我的秀场

家长最热衷交流的话题往往是孩子。所以,微信群还可以成为学生、家长的秀场。可以把孩子好的表现和参加的活动,以图片的方式展示,既鼓励了获奖的孩子,也让其他孩子看到身边的榜样。教师也可以将孩子们优秀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用照相机拍下来,发在“群共享”里让大家观摩相互学习。

五、 成为家长的快乐学堂

微信群还是一个最自然的育子学堂。家长之间会产生一种互相学习的心态。有的家长也会主动给群友指出问题,介绍方法,这种现身说法,比老师更具有说服力。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群中的优秀人才,请他们来担任学习带头人。每月计划一个主题,组织大家学习、交流。

六、 成为班主任的助手

首先利用微信群可以公布班级信息。将班级各类重要的通知和安排发布至微信上,让家长了解班级事务,也可征求家长意见,完善活动安排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教师和家长可以视频、语音、图片等形式反馈各类活动的实际效果,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班级的基本动态展示,建议教师可充分利用二维码等便捷功能的优势,将需要展示的内容组建形成二维码发送家长,以供其轻松扫描观看全部内容,便于家长了解班级动态。

其次,可以了解学生动态。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加强德育建设。若学生发生生病等突然情况,教师和家长可借助微信取得及时有效的联系。当学生上学迟到时,特别是频频迟到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借助微信向家长反馈迟到现象,了解频繁迟到的具体原因,若发现学生存在不诚实现象,进行及时的诚信教育,加强德育建设。

最后,还可以指导家庭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教给家长一些与子女良好沟通的技巧,处理一些日常教育问题的有效办法。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要提醒家长让孩子劳逸结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安全、远离网吧等,促进家长从“自然型”向“教练型”转变。也可通过微信与家长分享一些教育的心得,推荐一些家庭教育的好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网络沟通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承担了家校沟通的部分功能,使用好这一全新沟通平台的关键,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工作,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媒介素养能力,也需要家长不断更新理念,使这一新技术能成为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纽带,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真正达到让微信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通讯作者:黄智)

参考文献:

[1]董艳,王飞.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长认同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2).

[2]李冬玮.微信,开启家校合作的新模式[J].上海教育,2016(Z1).

[3]谢甜甜.对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社会学审视[J].基础教育研究,2017(01).

[4]邓琳.如何利用微信建立家校合作[J].中小学班主任,2017(04).

作者简介:

高鸿星,黄智,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教育管理微信
微信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