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提升少数民族学员汉语口语实践能力

2018-05-14马丽敏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口语

马丽敏

口语是依靠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少数民族的学员在进行汉语学习的时候,应该可以正常使用汉语口语进行交流,在交际的场合能够听懂别人口语表达的意思,能够自我表达以及与人沟通。在文化视野下,要求少数民族的学员在进一步加强汉语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自身无障碍地接受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认同华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口语表达不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如果一个人在听到对方说话却无法及时给出反应的话,就很难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在社会中也会因此受挫。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很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文化视野下,每个人都必须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新疆除了个别的发达城市,其他的偏远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在这些地方,很多少数民族学员因为语境不同,听不懂汉语口语,更不要说自己进行口语表述了。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将现阶段汉语口语训练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再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的目的。

1.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沟通现状

1.1口语交流内容较为简单

因为每个地区的汉语教学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而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在进行汉语的口语交流的时候,即使有些学员能够大胆的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但是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文化差异性,少数民族学员用口语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语句不够连贯完整,甚至口语表达含义前后有冲突;在口语交流时不能准确使用词语;甚至有些少数民族的学员用口语进行沟通的时候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

1.2载体具有多样化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自己所在的单位少数民族的学员有四成喜欢汉语电视广告,有六成喜欢汉语影视对白,而喜欢汉语流行歌曲的学员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在进行口语沟通时,学生更喜欢平等的进行交流,而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学生讨厌古板空洞的说教。从学员的兴趣就不难看出,想要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员进行汉语口语交际,需要丰富载体,将视觉、听觉的载体进行融合。

1.3说的多,听的少

口语交流不仅要会表达,还要学会倾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真正听懂了对方在说什么,才可以进行有效沟通,才能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准确的接受到对方的表达意图,那么自己在进行口语表述时肯定会受到影响。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在传授如何进行口语表述,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图,但是并没有传授学员如何进行倾听。学员没有掌握倾听的技巧,就无法准确领会对方的意图。

2.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员的口语能力

2.1 开展课前五分钟的演讲

笔者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学员口语表达能力,坚持采用了课前学员演讲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并且效果显著。

在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少数民族学员更多的鼓励。当少数民族学员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进行口语表述的时候,是需要大家給予信心的。这一步对于每一个少数民族学员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进行这个教学模式前必须要告诉自己的学员,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是每个学员都必须参加的。

另外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讲述,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这个教学模式的一些具体要求。⑴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写的一段话,也可以是摘录的一段话或者是句子;⑵内容较为宽泛,只要是上进健康的就可以;⑶声音要洪亮、发音要标准,尽量让课堂上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听清演讲内容;⑷原则上演讲的顺序按照学号依次轮流;⑸每个人在进行演讲的时候都需要脱稿,演讲时间把握在一分钟至五分钟之间;⑹当演讲者上台时,大家要报以掌声,讲完结束后,大家也要鼓掌以示鼓励。在演讲结束后,教师进行简短的评分。

这种演讲模式较为自由,内容是不固定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主动的准备各种演讲内容。从学生过往的演讲内容来看,还是较为丰富的:有的会讲述成语故事;有的会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则会讲述热门话题等等。通过演讲这种方式,不论是演讲者还是倾听着都增加了知识面,拓展了自己的思路。

在文化视野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学员自身条件、性格原因、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可能会导致演讲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个时候,教师是需要考虑到这一点的。对于一些自信心不足、胆小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弱的少数民族学员,教师一定要进行鼓励,用更多的耐心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寻找其优点,有意识的培养其自信心。

2.2在生活中鼓励学员进行口语交流

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口语训练,多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但是这种课堂口语训练是极为有限的,想要少数民族学员真正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让学员在课堂以外的地方使用汉语口语进行交流,真正的实现汉语口语的日常交际。想要让少数民族学员进一步的锻炼汉语口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2.1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多与老师交往

胆小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善于沟通和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比如说当笔者遇到上课粉笔用完的情况,就让一位不善交际的学员去另外一位老师那里去领粉笔。当学员成功领到粉笔后,十分兴奋。结束课程后,学员很高兴的和我分享了他的成功领粉笔的经历。通过学到的汉语,学员找到了那位老师并且表述了自己想要领一盒粉笔的诉求,然后拿到了粉笔。这个事情是一次简单的汉语交流,却锻炼了该学员的口语沟通能力和表述汉语的胆量。

2.2.2学会用汉语口语和陌生人交流

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学员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笔者特意和其他系的汉语班级结成友好班级。班上的少数民族学员通过自我介绍等多种方式和本来陌生的汉语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2.3举行内容丰富有趣的联谊活动

少数民族学员较为喜欢活动,那么汉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员在娱乐中锻炼自己的口语沟通能力。比如举行汉语对歌、拔河比赛等等。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述。比如说一下活动的顺序、流程以及活动中自己的感受等等。

3.增强课堂实践,提高少数民族学员的口语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课本,但是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的时候,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课堂实践,多设计一些口语沟通内容来帮助学员熟悉掌握汉语,以达到准确进行口语表述的目的。

3.1朗诵极为重要

少数民族学员在进行口语表述训练时,一定要多多进行朗诵训练。在进行朗诵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员多听教师或者是磁带的示范朗诵,通过朗诵者的语气、声调可以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意图,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少数民族学员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组织语言来讲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

3.2鼓励学员在阅读图书时表达自己的看法

多看汉语书籍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员丰富汉语词汇量,熟悉汉语语法和语境。而口语表述则是将自己学到的、了解的信息经过自己的理解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看书报,并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来鼓励学员讲述看书心得,引导学员在讲述时尽量的详细、条理清晰。

开展汉语课程教学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少数民族学员提高口语沟通能力,而提高学员的口语能力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少数民族学员能够认同汉语的语境和文化,从内心深处爱上汉语,激起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强烈愿望。在进行汉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分析少数民族学员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的资源和方式,鼓励学员积极的进行听说练习,增强学员的自信,必然会达到提升学员汉语口语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视野下提升少数民族学员汉语口语实践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也是汉语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大幅度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汉语口语教师就需要以更宏阔的视野设计具体的教学,在提高民族学员口语交际水平技巧、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目標而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程教学逻辑和逐步实施。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文化视野下提升少数民族学员汉语口语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Y2014310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衢州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口语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学汉语
少数民族的服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