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2018-05-14郑厚云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有效性教学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古诗词阅读,分值所占也相对较重,这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培养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将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有效阅读

一、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在《有效教学方法》中表明,“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而言之,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 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

当课堂的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课外阅读物也普遍进入课堂时,教师的任务就转为课内外阅读搭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是种种其他书的一张跳板,在课内教学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借势向课外读物延伸。所以,在课堂上贯穿一部分拓展内容,有机地把课文内容向外延伸,就能使一篇文章成为一类文章的链接终端,让学生一旦触及便会走入其中,最终掌握一类文本。这样一来,阅读既有深度又具广度,读书的意义更加突出,学生得以真正的受益。

例如,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规定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体裁的内容,如关于梦想的主题,那么教师首先推荐一系列丛书或是对该主题进行解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选择的书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书的主题思想、片段、人物性格或作者入手,讲明其中有关梦想的部分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当然这个主题也可以更加具象、具体,若能让学生自行选择也是很好的选择。又如,选择寓言体裁的文章和书籍,首先教师为学生奠定一个理解基础,让学生明确寓言的定义,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在班上分享,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并从语言角度说明对童话的理解。之后推荐学生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优秀经典名著完整地阅读一遍,作为课外阅读实践,把课内讲解时对全书的认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仔细地品析每则童话背后的深意,揭露其中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然后布置读书报告并进行批改,并对报告的撰写给出指导性意见。

三、 有效性教学中的优化反馈评价过程

优化的课堂反馈要及时,信息交流渠道要广,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特点。教师应作为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学生状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除对学习结果进行精确分类外,加涅还就每一类学习结果的达成过程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教学设计方面的指导。加涅的教学过程分为九个连续的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持与迁移。如此细致地阐述每类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运用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这习结果的类型以及某类学习在当时所处的学习阶段,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五、 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气和,带着求知明道的阅读心理去阅读。第一遍阅读时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纠缠,读后自问:该语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再阅读第二遍,阅读要更快,较熟的内容可跳读,选读重点语段。第三遍阅读要控制好时间。总之,要通过整体阅读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六、 注重规范答题语言,正确严谨表述答案

语文答题对语言的要求较高,特殊是表述题、阐释题。语言应正确、严谨、周密、规范、卷面整洁。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1)用词用语不当,词不达意,心里在想的和笔头写的不一样。(2)语言过与繁琐,讲了许多无关的话。有的过与简单粗浅,省略了许多应该说的话。(3)语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总之,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正确答题的能力。只要学生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作者简介:

郑厚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有效性教学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