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018-05-14林瑞婵
林瑞婵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如何讓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具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求知欲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记忆的稳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具体的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影响,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光器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做送信、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在游戏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如在教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我在20道版式写在卡片上,并出示写有35、30、40的3个信箱,组织学生做送信游戏,请20位同学当小邮递员,要求小邮递员把手中的算式投入相同号码的信箱里去,不同的就送到老师手中,仅在几分钟内,参加游戏的同学都认真动脑筋计算,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表明:只会动脑不会动的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发明,会动手的人能促使他去开动脑筋,动手动脑,可以互相促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总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显然不够。为了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就要让他们多进行实际操作。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活跃这一特征,创设操作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激发创新兴趣。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先出示“左边有9个圆片,右边有8个圆片,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让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列出算式:9+6,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桌面摆圆片,引导学生想,左边有9个圆片,还差几个就凑成10个?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从右边的8个圆片中向左边移动1个,也就是把8分成7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上右边剩下的7个,等于17个。同时在算式下面写出相成的计算过程,再提问:“还可以怎样想?”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得出。因为8和2凑成10,所以把左边的9个分成7和2,把左的2个圆片向右边移凑成10个,10再加上左边的7个,等于17个。比较两种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凑十法”的法则:“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剩下的数。”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之下,思维得到了开阔,对学习就有了兴趣。
三、创设动口情境,发展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掌握语言、发展语言,不仅是儿童获得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而且出是发展他们心理、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但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在进行思维活动和表达自己对事物理解程度上有很大的困难。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动口的情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凑十法”过程。不仅要求学生会操作“凑十法”程序,还要求学生说“凑十法”过程。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引导学生利用“一分二加三再加”的方法计算,同时要求能说出计算过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数学语言,为学习简单的应用题作了奠基,同时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学习如何解答应用题时,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人人都动口说,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使他们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总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数学语言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开拓了他们的智力。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