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模式探析

2018-05-14杨子江

科技风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杨子江

摘 要:创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层次的就业。搞好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应该是高职院校的天职。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着质和量两方面问题,因此结合创业现状,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并列明优劣之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现状;自主创业模式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七百九十万人,是建国后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之历年离校而未就业学生人数的积累,就业形势之难可想而知。以河北省为例,2017年该省高校毕业生达34.3万,加上往届未就业基数,本年度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超过40万。但由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河北省就业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升一降,更加剧了就业难度。

在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囿于学历层次,在升学、公考及就业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使其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在此情况下,结合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综合素养、专业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业”应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或者说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对高职院校而言,无论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还是就业现实,都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高职高专的基本使命之一。

一、高职毕业生创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及专门研究机构发布的权威数据,我国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能够盈利者仅占17%,五年内仅有30%的企业能够存续发展(均截止到2011年),笔者的实证资料也基本验证了这一数据。这说明自主创业在量和质两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

(1)只愿坐而论道,不敢付诸实践。教育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课题数据表明,75%的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创业勇气,或者对创业茫然无措,毕业前跃跃欲试但毕业后前思后想最终放弃。这与传统观念、儒家文化以及社会氛围有关,但主要是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的创业教育明显缺乏力度、创业课程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战性有直接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强化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做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之一。

(2)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没有优势,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学习主动性和刻苦性需要提升;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理念有待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风险意识教育明显不够;学生管理谨小慎微、松懈放纵也是目前职业院校通病,加上社会及家庭的不良影响使得不少毕业生在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适宜自主创业或者成功率很低。对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应深刻反思。

(3)创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中国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表明,2010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个人服务和销售领域,在排前五位的行业中,创新水平相对较高的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仅占14%,而零售、批发商业占到了40%,技术含量不高.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基本模式分析

这里的创业模式是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形式与业态。根据不同标准往往将自主创业划分为不同模式,本文不拟作过多理论探讨,而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将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划分为三大类若干具体模式。

(1)创建经济实体。指创办各类法定经济实体,其中不含主要依赖互联网的虚拟业态。具体包括以下主要模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2)网络平台创业。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是网络社会。互联网推动乃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规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就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和快速赶超。网上创业把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有机的结合起来,与传统的创业模式相比,互聯网作为创业渠道,具有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等特点,因此非常受个体创业人群的喜爱。为了给网上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社会、企业都在积极行动,鼓励更多的热爱网络、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网上创业。

(3)自由职业(SOHO创业)。本文所指自由职业含义为“居家创业”,即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SOHO。准确地说是指从业者在自己家中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报酬的工作模式,是一种自由而新型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创业者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不受发展空间限制。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考量是否适合作为自由职业者时,可参照一下方面:(1)自己是否是一个主动性强,抗压能力较强的人。(2)是否是一个独立性强,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人。(3)是否是一个计划性强,懂得维持工作与生活方面平衡的人。(4)是否善于回顾总结并从发现经验教训。(5)是否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能力。(6)是否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和必备的工作设施。

和以前的创业者不一样,近两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数人无论家庭背景,还是教育程度,他们都不需要从睡地下室、啃凉馒头起步。政策的保障、家庭的支持、社会的宽厚,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平等化,使他们这些“网络原住民”如鱼得水。 这些看起来有点生涩、略带狂妄的年轻人中潜伏着多少未来的大家、大亨和大师呀!现在的毕业生没有理由不去试试创业,我们这些培养关注毕业生未来的师长们更没有理由不把创业教育搞好,为他们铺路搭桥,祝他们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吴运迪.大学生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葛海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刘平.大学生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刘丹青,周瑶,等.九〇后创业生态调查[J].中国新闻周刊,2014,(2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