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5-14吴先甫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想象学习兴趣

吴先甫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關键词 学习兴趣 想象 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缺,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二、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教学话剧《负荆请罪》一文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分别扮演韩勃、蔺相如、廉颇的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既领悟了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是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过零丁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示文天祥画像,讲述文天祥一生的坎坷经历,播放配乐诗《过零丁洋》。借助图片,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配乐朗读,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心理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此时,学生也绽放出了成就感的不尽喜悦 。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想象学习兴趣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