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大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2018-05-14张敏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邓小平道路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从此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并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1 探索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二十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开始就有的,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科学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则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才能在中国取得辉煌的胜利。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更艰苦、更伟大的任务,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的概括是系統的、全面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全面的战略眼光去把握。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同样体现出了他的高瞻远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毛泽东认真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下了详细的批注和心得。他充分肯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同时也对其中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1960年,毛泽东写了《十年总结》,他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反映了中国客观经济规律。”《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自己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初期进行的探索,不仅奠定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从《论十大关系》开始,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当时只有苏联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从总体上未能走出苏联模式,但仍具有很多新的因素,“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有着中国自己特点的苏联模式”。

2 飞跃

邓小平一贯重视《论十大关系》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1975年7月13日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论十大关系》稿,已整理好……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我们总结了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伟大的战略家的视野和胸怀,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是这一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敢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终于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走出了一条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制定了“三步走”的阶段式的发展目标。脱离国情、急于求成,是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阶段式的发展战略则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斐然,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地实现。

我们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就已经处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邓小平理论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这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表明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自信。报告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党在实践和理论上又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们党面对新的挑战,围绕着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简介:张敏,(1968.11-),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山西添彩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中共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讲师团客座教授。

(作者单位:山西添彩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邓小平道路马克思主义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