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2018-05-14王莉
王莉
独立是一种习惯,并不仅限于思考,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涵盖其中。要让孩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首先培养他独立生活,在生活中磨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学会独立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父母要与老师一道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孩子大脑潜能。将思维训练融于平常小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学中用至关重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训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教师上课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长期坚持,这样慢慢会形成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好班队会及课外活动。活动中学生一般都喜欢游戏,如果教师在游戏中注入益智因素,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班队会及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多组织开展一些益智类游戏,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允许学生有新奇的想法,讲一些益智故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问题不要直接告訴学生答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寻求答案。
宽松和谐激问。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孩子发表意见的自由,诱发孩子潜在的创造力,不断激活思维,扬起“质疑”的风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孩子敢于问。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平等、和谐,孩子间相互协作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孩子在讲授过程中举手提问,在孩子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孩子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老师也可采用示范法、提示法、激励法等多方法促进孩子提问。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经过多次练习,孩子也就掌握了提问方法,知道了从怎样的角度去提问,以后出现类似内容,孩子的提问也就更有针对性。逐步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洞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先从提模仿性问题,慢慢到能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比较性问题,逐步到提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升华到能提有联想性的问题。学生提问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应有爱心、耐心、扎实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
赞扬欣赏激问法“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通过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主观需求来体现,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提问来满足自我需求。一方面,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兴趣爱好,培养其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其主动提问的愿望。同时,教师要善于减少失败带给学生的伤害和引发的焦虑,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及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动机,让学生不怕犯错,敢于提问。另一方面,动机的满足不在学习活动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在学生主动提问之后,教师应给予积极地反馈,面对学生独到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在多表扬鼓励的前提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一句“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问题真棒”,一丝浅浅的微笑,一个微微的点头这些是最有效的“添加剂”。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给孩子方法,培养孩子提问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因此老师要适当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学会“置身事外”“善于倾听”让孩子自由发挥,以便老师对症下药。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想问,越来越爱问,越问越自信,问出真谛,问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