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领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2018-05-14曾灿松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有心人领悟材料

曾灿松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年龄小,初学作文难免有畏难情绪。如何使学生走出写作难的困境,是广大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仿写练习、开展有益活动、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感受生活等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指导课堂习作是关键

上好作文指导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决非轻而易举之事。首先要结合例文,指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并确定体裁、取材范围、写作对象和表达重点。其次确立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选取与本题有关的原始素材,并进行筛选对比,精选出文章最需要的内容,对所筛选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文章的章法结构,对材料进行调整安排,加以整合,使其符合文法和逻辑顺序。另外,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达到词通意顺、符合逻辑的目的,并要从正面、反面设例分析说明。例如,有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十分可爱,十分聪明,遇事能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这句话中的“见风使舵”含有贬义,用在这里很不恰当,明确指出,认真分析其错误根源,使学生印象深刻,牢记于心。对于书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严格要求,毫不含糊。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不停地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加以正确引导。

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别人文化的营养,我学生每人买三本以上的课外读物或杂志搬到教室,供学生课外阅读,在班里掀起了读书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收我的影响,很多学生购买了作文、诗集、散文集等作品在班上争相传阅,并摘抄其中美句,进行感悟联想练习等方式,加强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乡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观察自己身边的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做到不熟悉的内容坚决不写。

三、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领悟生活“美”

有了生活素材,但如果不勤于思考,对生活现象缺乏感受,即使写出了作文,也会显得干巴巴的,缺乏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真情实感。要从普通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写作素材,还需要有独特敏锐的感受能力,让客观生活在主观意识中酝酿、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生活”。因此,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有感情地进行思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人、物、事进行思考和领悟,催动写作激情。

四、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一是要注重从书本上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包括從课本上学习、积累、整理和从课外读物中阅读积累写作所需的材料,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长此以往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二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发现和积累最鲜活、最生动的写作素材。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和集体场合中,仔细观察场面、景物、地形、山川河流的静态和动态、人物活动及表情等等,并把精彩之处记下来。加以分析、整理,作为写作的备选材料,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就日益丰富,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

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领悟生活“美”

有了生活素材,但如果不勤于思考,对生活现象缺乏感受,即使写出了作文,也会显得干巴巴的,缺乏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真情实感。要从普通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写作素材,还需要有独特敏锐的感受能力,让客观生活在主观意识中酝酿、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生活”。因此,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有感情地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人、物、事进行思考和领悟,催动写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爱好。

猜你喜欢

有心人领悟材料
多么痛的领悟
做个有心人
可爱的小瓢虫
在田野调查中做“有心人”
材料
用树叶说故事
摇摇鹅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