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培植

2018-05-14郭兴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普法法律意识人口

郭兴艳

一、 法律意识

(一)农村人口法律意识概念

法律意识与全体或个体的心理特征相联系,而农村人口法律意识是法律意识的子概念,即村民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包括农村人口的法律知识水平,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社会成员及自己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看法以及法律需求等。

二、 后营村村民法律意识现状

凤合镇后营村位于昆明市北部,凤合镇有13个村民委员会,106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33.4平方公里。全镇有人口9830户39079人,其中农业人口9148户37898人,居住着汉、回、彝、苗、白等五种民族,农业人口居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近年来,凤合镇把握机遇,致力于农业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呈方兴未艾之势。其中,后营村有89户456 人,村中除少数村民在外经商之外,其他皆为农村人口。有耕地面积392亩,人均耕地0.86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洋芋、麦子、杂豆;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籽。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水稻种植和饲养黄牛。

三、 后营村村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1.村民经济封闭落后,法律需求受限

凤合镇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状态,使得农业产业化转型缓慢,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落差。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他们缺乏对自身权利追求的经济基础,忽略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无经济实力使得他们没有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利益的实践能力,丧失了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渴望,对“法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后营村地形封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与他人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多;在村民的心中,土地是他们生活生产的命根子,许多村民不愿离开家乡,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在临近家乡的小城镇打工,不了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

2.村民对现行法律知之甚少,法律知识匮乏

后营村村民对我国现行的法律知之甚少,法律知识匮乏。有许多村民简单认为法律是用来管制人民百姓的,他们只看到了法律惩罚性的一面,而对保护人民的本质属性还认识不清。村中有很多土地纠纷问题、婚姻问题、财产继承问题,村民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法律知识来解决矛盾,法律知识严重匮乏,不懂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认识是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形成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在现实生活中,后营村村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村民很难正确的在生产活动中运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直在实际中陷入认识的误区和行动的困境。

3.普法宣传是村民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电视机、广播等传播媒介已在村里普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一定改善,村民法律知识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仅凭电视机、广播两种宣传方式,远远满足不了村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村民获得法律知识途径狭窄,单一的普法形式,严重地阻碍了村民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村民接受法制学习教育机会总体来看比较少,农村人口法制宣传还存在“死角”,村民日益增长的法制需求与落后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

四、 后营村村民法律意识培植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人口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一是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具体说来主要是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增产增收。针对后营村,主要应该加大经济作物烤烟和水稻的种植面积,缩小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国外相比我国城乡差距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点,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业发展的高速增长。从凤合镇来看,政府应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农业,让村民手中有可利用来发展农业的经济,积极引入惠农政策,用政策来带动村民经济的进步,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凤合镇水利设施建设,为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良好的水源保障。引入新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保证烤烟的好质量做好工作;四是改善道路交通,提高生产农产品的效率以及解决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绊脚石”。

(二)加强村民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物质投入力度,为村民建立基本的教育设施,在村中建立图书馆、文体活动室等等设备,使村民的文化活动得到基本的物质保障;二是要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内容。包括开展各种的娱乐活动和进行各种文化知识补习,通过小品、舞蹈等直观通俗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文化知识普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精神层面也得到满足;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学校教育。政府要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大教育的力度,加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为村民配置更多更好的教育设施,彻底改变现阶段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让农村资源城市化。四是要继续在村中开展普法教育。坚持“送法下鄉”,加大宣传力度,使法制深入人心,让村民的法制意识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创新普法形式,使普法内容通俗化

一是在普法形式上,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说教方法,应当采取以案说法,用案例来说明法律的基本内容,让村民从实际案例中体会法律与自身的距离。以“评案说法”的形式从法律角度直面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启发农村人口解决纠纷法律思路的好处;二是积极组织法制文艺表演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村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三是注意发挥电视、广播等直观性、时效性强的普法媒体的作用,以露天放电影的形式进行,增加媒体宣传的新鲜感;四是政府还应该在村里粘贴法制宣传海报、发放法律知识小册子、制作通俗易懂的法律宣传画;五是在不断完善普法形式的同时,也鼓励村民大胆提出自己有关法律知识改进的想法,把民与官的想法相结合,使群众对官员产生亲切感,为普法工作的开展提供愉悦的氛围。

猜你喜欢

普法法律意识人口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普法
普法
普法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