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5-14李高智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群体性课外读物个性化

李高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

群体性阅读,是指全班师生共同读一篇文章,师生之间通过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的分析,逐步地找出文章的精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自主阅读和训练的机会和环境,放手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答疑,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与教师对文章的互动中,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感悟文章的魅力。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对阅读的兴趣,我们才能让学生加大阅读量。

其次,要加大课外阅读量。

新课标以全新地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地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地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根本。

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足够独立阅读一篇文章的了。增大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是要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语文书的三十余篇文章,远远不够作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数量,学生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去增大阅读量。当然学生读纸质书更加有味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这样从学生们喜欢的作品读起来,一定能激发起他们的读书习惯。第二就是学生读完一本书后,不能让它被扔到了學生的脑后,一定要让他有机会和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和教师交流,交流读此书的心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读书的情感。

总之,一堂吸引人的阅读教学课一定不是死板的,而一定是既有学生的感知、互动,也有重点突破及对学生语言训练的阅读教学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实现了这些课堂因素,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群体性课外读物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新媒体时代下城管去污名化的公关路径探索
同桌宝贝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