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018-05-14莫凤棉
莫凤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所谓创新素质是指学生在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那么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到创新素质的几条培养途径。
一、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创新素质基础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发现创新方法,启动
创新思维,为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1.结合教学内容孕育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讲述历史上伟大数学家成才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如学习圆周率时,讲祖冲之研究“π”的有关故事。又如学习加法简便运算时,介绍“高师”创造发明“速算法”的动人事迹。通过教学,使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进而对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领会创新道理,孕育创新意识。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的结论、规律、定律等存在的缺点或缺陷找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对某些结论、定律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孕育。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在老师指点下,利用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经验,让学生试着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a+b)×c=a×c+b×c
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看到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你想发表什么观点?经过小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以下字母公式表示的对不对?
(a-b)×c=a×c-b×c (a+b)÷c=a÷c+b÷c
教师一方面表扬这些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另一方面,还告诉大家将乘法分配律扩大,同学们提出的都对,且在以后学习简便运算时,还可派上用场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经常地质疑,合理的想象,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更新教育观念,提出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拿师生观来
说,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到“教师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观。课堂上要十分注重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发挥。老师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思维的激活等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与此同时,教师应着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回答问题、解题练习、实验和制作时,让提倡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一个实验(制作)可用多种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教学观来说,可以实现从“只教知识”到“使学生诸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智商”开发,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情商”进行熏陶与孕育。创新素质是注重情商培养的。在学生的创造活动中,“情商”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补偿等重要作用。在“情商”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品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新的教育观念带进课堂,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创新素质的基础。
二、培养创新能力,寻求创新素质途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拓宽知识视野,挖掘创新能力
创新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在学生获得扎实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培
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一方面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语言文学、基本常识等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全面素质,获得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多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
适当地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课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训练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最高级的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是创造
力的核心。数学课是一门创造性学科,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如教一年级图形认识时,教师让学生用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拼出一件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物体。有的学生喷出了雨伞,有的拼出了球拍,也有的拼出了亭子等等。
在训练课时,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美丽的图形,学生经过动脑,摆出许多不同的形状,
在拼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为学生学好生活数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学生从小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
又如教学面积单位认识时,在教师的指引下,先认识了1平方厘米。此时,教师让学生想象1平方厘米课桌面有多大,学生感觉确实太小,教师引导学生换一个大一点的单位,师生共同讨论,换用平方分米较合适。接着认识1平方分米,然后,让学生设想若用1平方分米去量操场的面积会怎样,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纷纷摇手认为不可取。教师抓住创新教学机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谁愿意去创造发明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课堂上一只只小手举手了起来,都愿做一个小小发明家,从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蕴藏的创新能力是巨大的。
教师通过寻找知识中的创新教育点,运用情境教学法等创造教育策略进行教学,才能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有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获得新知识,就能进行创新。数学教学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