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于心,言于声,溢于表

2018-05-14苏敏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五彩池课文内容小羊

苏敏连

一、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

一是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二是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三是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进行朗读指导时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点

1.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

我记得我曾经在上《五彩池》这一课时,我把五彩池的颜色及形状这一段分析完后。我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孩子们读得特别的投入,讀得特别的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淋漓尽致地张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朗读要注意引导、点悟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说说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五彩池时,当一个学生读完描写五彩池大小各异的文字后,我及时的指导:刚才那位同学读大的池时读得不够大小的却又不够小。我在说到“大”的时候用气实足,声音远放说到“小”的时候却是气流细小,声音轻幽。就这么一句,学生一下就领悟到了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方式。教师点拨和引导虽然是“点水蜻蜓款款飞”,但风趣幽默、富有感情,学生的思想感情就是在这么一“点”后而泛起波澜,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朗读要注意提出一定的要求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

三、激发朗读兴趣的具体对策

1.形式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鸟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理解“颤动”一词时,我让学生把“颤动”换成“抖动”、“蠕动”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颤动”的意思,并且兴趣盎然地读,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中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二年级课文《我是一条小河》,“明净”、“金灿灿”、都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春光明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3.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如《狼和小羊》一文中两个角色:狼、小羊,指导朗读时,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有的性格烙印,然后创设情景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揣摩出两者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

总之,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堂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给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五彩池课文内容小羊
游九寨沟
毛茸茸的小羊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羊不吃菜
静谧的五彩池
黄龙·五彩池
九寨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