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需要体味而不是分解

2018-05-14钟燕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荷花意境美的

钟燕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语文教学应该提倡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的美转化为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美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一篇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学生在这美的情境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文中,既有生动的童话,感人的故事,又有优美的诗歌,谜语,这些作品歌颂人类社会中的优美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批判人世间落后丑恶的东西,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

比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进行讨论,在圣诞节的夜里许多人欢歌笑语欢度圣诞,而有个可怜的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使他们明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非常大,许多穷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白兔不依赖别人,靠自己辛勤劳动创造幸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仅形象美,情感也是十分美好的,高尚的,是富有感染力的。

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

(一)指导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意境美

变无声为有声语言,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二)创设情境,放飞想象,感受意境美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美文、古诗,遣词造句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通过想像再现教材中美的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展现美的情境。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完全寓于桃花潭的一汪深水中。在教学时,我选用播放了与所教古诗意境相協调的古筝曲《送别》。那舒缓的旋律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许多的想象。深情古老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一千多年前的桃花潭边,一代诗仙李白以诗赠友,汪伦踏歌送行的惜别之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从心底里涌出了一股难以言状的美感,激发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了解背景,结合情感,体会意境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在教学课文前,教师要先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态度、情感倾向。

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这些背景都要向学生交代,以便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都融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早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借舟行的疾速表现出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连本来使人感到凄婉的猿声也被涂上了欢快的色彩。由于学生已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因此诗中的意境美就不难理解了。

四、引导学生体会人格美

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心灵,他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具有了“全面性”: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正面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得到美感,也要教会学生从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美。因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于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总之,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剖析、挖掘、提炼,使教材与教学呈现审美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荷花意境美的
打破平衡
春色满园
美的校 美的人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一朵花的意境
夏天的荷花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