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跳一跳,还能摘到桃

2018-05-14龚艳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马尾辫同桌眼睛

龚艳萍

“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保证自己认知协调或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运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低级目标,适当地引导,逐步提出高層次的目标。受“门坎效应”的启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两步,三步,攀登习作进步的阶梯,感受习作成长的历程。

以写人习作教学为例,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物常常会走进我们的习作,那么怎样使习作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浮现在读者面前呢?

我在指导一位写作基础较好的六年级学生写《我的同桌》一文时,首先提出让这个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低级目标——描写要形象生动,该生经过修改,完成了如下片段:

片段①

我的同桌长得不算漂亮,但有点个性。她瘦瘦的,像一支芦苇,似乎一阵风就要把她吹倒。她的眼睛不大,细长细长的,挺有神采。高高的鼻梁,翘翘的嘴角,同学都说这是“元宝嘴”。她喜欢扎一束马尾辫,辫上缠一朵鲜红鲜红的绸花,每当跑步时,那马尾辫就一左一右地摆动,绸花也像火苗似的,一跃一跃的。她不爱讲话,当别人谈笑风生时,她总是静静的坐在一边,认真地听着,从不插上一句,最多只是浅浅地一笑。

在这个片段中,小作者介绍同桌时,抓住了她瘦弱的身材、细长的眼睛、翘嘴角、马尾辫这些特点,写出了同桌不算漂亮但有点个性的外貌特点,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接着抓住同桌在别人谈笑风生时,只是静静地听着、笑着的典型事例,突出了同桌文静的性格特征。作者对同桌的描写可谓生动形象,我们读起来,仿佛看到了同桌那浅浅一笑的文静形象。小作者成功的达到了第一目标。当第一目标实现后,教师接着又提出较高要求——中级目标,即描写要形态逼真。

片段②

我的同桌特别喜欢画画。每天中午一到教室,她就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瞧,她歪着脑袋,紧闭着嘴巴,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画面,眼珠随着画笔不停地滚动。有个同学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像没事一样,头也不抬,眉毛只略微紧了紧,又接着画。画完了她长吁一口气,摆正脑袋仔细地欣赏着。快看,她的眼睛一眯越来越长,嘴角往两边一拉越翘越高,简直就像一弯新月,她开心的笑了。

在片段②中,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一丝不苟认真作画的小画迷形象,作者是抓住同桌画画时那富有变化的眼睛和嘴巴、眉头来写的,她的眼睛或“眨也不眨”或“一眨”,她的“元宝嘴”或“紧闭”或“越翘越高”……文中对同桌的描写可谓形态逼真。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抓住人物的表情变化来写,将同桌画画时那富有特征的表情、动作一一在读者脑海里曝光、定格,从而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

相比第一目标,第二目标要求高些,难度大些,犹如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门坎,这道门坎不太高不太陡,学生稍作努力,几经修改、推敲便能跨过去。此时,学生内心已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愉悦,激情飞扬,灵性在习作过程中荡漾。教师趁势提出写人的最高目标——形神兼备。有了跨越第二目标的成功经验,设置第三目标,不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小作者对同桌做了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写出下文:

片段③

她像一阵轻风似地飘进来,飘到她的座位旁,像轻盈地停在花朵上的蝴蝶。她正准备坐下,可忽然又退了回去。站在教室后面的老师正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她——她迟到了没有喊报告呀!她站在门口,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的捏着衣角,脚跟也不停的在地面摩擦,犹豫了老半天,“报告”两字才轻轻地、细细地从她的“元宝嘴”里挤了出来,白净的脸上浮起了羞涩的红晕。在那双细长的眼睛里,黑亮的眼珠刚才还像两只活泼的小蝌蚪在快乐的游着,可现在却一下子不动了,显得那样不安,直到听到“进来”二字后,她才又像一阵风似的飘到座位上,麻利的掏出课本,准备好之后,又偷偷地抬起头,眼睛飞快地朝老师一闪,悄悄的吐了一下舌头,“我的妈呀!”

片段③中,小作者抓住同桌迟到这一特定的瞬间来写,细腻的刻画了人物的眼睛、心理活动和一系列的动作,使同桌羞涩、天真、胆怯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达到了形神兼备这一最高目标,学生“再跳一跳,还能摘到桃”。

在这一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如同“进门坎”“上台阶”似的逐步提高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向着高级目标努力,其效果显而易见。为什么逐层设置目标会产生如此效果呢?因为目标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目标的压力效应。教师适当给学生增加压力,实则是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台阶。为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无疑对他们施加了压力,压力产生的动力会促使学生坚定的攀越一个又一个目标。

第二,目标的阶段性。设定目标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由于受年龄特征、心中积淀、文化底蕴及心理特点等因素制约,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和目标性。教师应根据学生习作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适应的发展目标。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门坎太高学生爬不过去,容易产生泄气情绪,因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不断获得的成功体验中,学生写作激情不断奔涌,写作水平也会逐层提高。各个阶段目标的链接、递进,组成了学生习作能力增长的轨迹。

第三,目标的实践性。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靠传授技巧和方法,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反复提高。关于门坎效应的理论无论讲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入,没有反复地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就像站在干岸上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纸上谈兵的人永远不会带兵打仗一样。多写、多练、多看是增强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学生而言,制定的每一个目标不是一触而就,三、五天就能实现的,也许要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努力。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要耐心地牵引着学生向目的地奋进,及时总结阶段性成绩并提出下一个发展目标,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奋进,让学生不断感受“再跳一跳,还能摘到桃”的喜悦与成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猜你喜欢

马尾辫同桌眼睛
换同桌
马尾辫(大家拍世界)
再见了,我的马尾辫
同桌有病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羡慕我同桌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扎马尾辫会造成偏头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