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汪曾祺散文之特色

2018-05-14林柳苗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邮鸭蛋老先生

林柳苗

一、题材之平淡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取材于平常生活、平凡人物、平常事物,给人以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二、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语言朴质,自然,平白为话,不加雕饰,不刻意堆砌词藻。

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既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他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種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这段话恢谐戏谑,令人捧腹大笑。大家不妨想想,在那大跃进,大困难;大饥饿的年月,有这样的差事何乐而不为。

汪曾祺散文语言极具幽默感,他的幽默是一种不张杨的幽默。甚至,他的幽默,还颇有些浪漫。他的幽默有一种轻松趣味,让人有一种轻松心情,同时,这幽默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点的讽刺的味儿。

此外,他的散文还不时还运用了方言、俚话,洋溢着浓郁的乡土色彩。《安乐居》中,他恰到好处运用了上海方言,如“操那起来”“斜其盎赛”等,既有地方色彩,又写活了人物,对吴地的读者来说很有动人情趣。

汪曾祺语言极其朴实,是平民化的语言,他的文章流畅、易懂,这都源于语言。

三、以散文的形式,展现江南的风俗

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端午的鸭蛋》。端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虽然不尽同,但大同小异。汪文这样写道:“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丝缠成小粽子”“贴五毒”“贴符”。这就能避邪。“喝雄黄酒”,“用酒和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就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港灌的不是硝药。点着不响,只是冒出一陈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防五毒”。这段话写得很童真,很风俗,也带有一定的科学性,过去科学不是很发达,雄黄的确可以驱蛇鼠之类。至于粽子,在作者家乡,可能有两种意义:其一避邪,因为系粽子的丝线是红红绿绿的,这个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其二是纪念屈原吧,这种习俗中华民族都很盛行。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视觉很细腻。从《端午的鸭蛋》不但体现他的故乡情结,也体现了他超然自在的心态。他从生活的涟漪中撷取一朵精美的浪花,去玩赏生活的甜密。可能有人会这样想,一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写的?不知汪老先生却能娓娓道来,令人陶醉。“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这种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品昧出来。其实,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意味是丰富多彩的,并非总是惊涛骇浪,也不必时时都正襟危坐。只要充分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忧伤、平淡,就能品味出生活的诗情画意。作者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发现生活的诗意。他从小小的鸭蛋中品尝出生活的滋味,体味他澹泊的心态。在悠然自得,闲适恬淡之间,从容不迫地流露出他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汪老先生在喧嚣纷扰的生活中,用宁静的心态去品赏生活的乐趣。用含蓄、空灵、淡远的笔调去表现他的审美风格。我们也可以从《端午的鸭蛋》去玩赏。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不高谈阔论,而是由家乡的鸭蛋写出他的故乡情结。“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浅浅白白两句话,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不禁使人肃然起敬。于平淡中、于细微中、于生活中寻找美学价值。家乡本来就是平淡无奇的。风平浪静更值得可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凡人小事都是家乡的元素。汪老先生由家乡的鸭蛋抒写他的家乡情愫。用乐观豁达的态度挖掘事物的美质。

生活就这样去品味的,鸭蛋的吃法,一般的人,有谁去想呢,只有细心人才从这小小的动作中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从细微中去理解生活的真谛;原来生活是多么惬意的。并非是只有山珍海味,钟鸣玉馔才算是生活享受,这里体现出汪老先生悠然自得,快哉悠哉的生活态度。我们不妨想想,世间能有几个人纯够整天沉湎于大鱼大肉之中的?普通老百姓不外乎粗茶淡饭,“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知足者常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就算在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充足,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只追求生活的享受,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大多的经济投入,我们还有很多同胞刚刚摆脱贫困或者还有没有摆脱。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奢侈的生活不应该去追求,很多人都知道,包玉刚可谓世界级巨富之一,但是。他的生活非常朴素,简直有点令人想像,可就有人会说,那么他是个守财奴吧。不是,绝对不是。他为他的家乡,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汪老先生则从简单的、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潜质,陶醉其中,超然脱俗,怎能不令人拍案叫好?如果你细细研读《端午的鸭蛋》,可能你会进入作者的境界。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湘行二记》中所写的擂茶,当地人将“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灌头……边喝边吃。”这擂茶是有来历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瘟疫,遍请了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实质擂茶具有去湿发散的功能。湖南、四川等地,夏天湿气重,夜晚气温较低,因此那里的人喜欢喝擂茶和辣椒,以去湿驱寒,所以,便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就是一种地域风情,汪曾祺不作大道理的说教,而是像故事那样娓娓道来,平中见奇,新意盎然。

猜你喜欢

高邮鸭蛋老先生
夕照高邮湖
100万只猫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鸭蛋小厨神
我的家乡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有我在,你怕啥
年 轻
才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