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鸟人》中基于个人主义的美国梦的幻灭

2018-05-14冯默

参花(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国梦个人主义

冯默

摘要:《鸟人》是由墨西哥导演执导,以美国为时代背景的一部喜剧片。该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笔者解析《鸟人》中基于个人主义的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

关键词:美国梦 个人主义 《鸟人》

美国梦贯穿于美国整个历史。1620年,“五月花号”承载着不堪忍受宗教迫害的百名清教徒漂洋过海来到这片新大陆,梦想着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他们理想的伊甸园。[1]这时美国梦已悄然萌芽。在这片新大陆上,丰富的矿藏、无主的资源、恶劣的环境都使得人的家世、社会地位和背景没有任何的意义,人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这为美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美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写道:“美国梦就是对这样一个国度的憧憬,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它是指一种相信在美国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生活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勇气、智慧和决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帮助。[2]美国梦的基础是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可以说,美国梦是美国精神的缩影。对于个人而言,美国梦就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这种对个人价值和成功高度肯定的观念集中体现为个人主义价值观,最终成为美国梦的核心部分。[3]

美国梦是一个较为抽象、动态、多变的概念,而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则将美国梦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早期实现美国梦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代表着从一无所有到成功的人,成为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追随的榜样。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美国梦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塑造一个个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普通美国人,好莱坞影片成功地制造出一个个具体化的美国梦。

《鸟人》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该剧以美国为背景,讲述一个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企图借百老汇咸鱼翻身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曾凭借一个成功的超级英雄角色而大红大紫,然而后来事业和家庭都一落千丈。为了重拾昔日的荣耀,他计划在百老汇上演一场舞台剧来挽救事业。

主人公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演艺水平得到认可,能够重回事业的巅峰。为此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卖掉公寓来投资、导演并主演一部舞台剧希望能彻底改变自己的演艺事业。在排练的过程中,主人公不惜制造意外来替换自己并不满意的另一位男演员。为了演出的成功,他努力讨好每一个人,讨好那个替换的男演员、讨好百老汇的评论家。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他甚至不得不穿着内裤穿过人潮人海的时代广场以便返回剧场。为了他的梦想,主人公拼尽了全力。他象征着一位普普通通的民众在为自己的美国梦而努力奋斗。

美国梦的核心是个人主义,是实现个人的个人价值,得到各种利益的满足。在《鸟人》中,主人公的美国梦同样是要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理想。由于主人公所追求的美国梦建立在极端的自我为中心基础之上,因此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自己的演艺事业,他的家庭变得一团糟,跟妻子离婚,对女儿漠不关心。

女儿萨姆在影片中对父亲控诉,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前妻指责主人公只关心他的戏,对女儿疏于照顾。主人公唯一的解释是“这是我的唯一机会,我必须抓住”。主人公将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抛诸脑后,唯一的追求是自己演艺事业的成功。

在影片的最后,由于主人公在时代广场仅着内裤行走,在演出中使用真枪自杀等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他再次成为传奇人物。看似主人公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成功,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主人公表明愿望是演技得到认可。以至于几十年后他仍保留着一张保存完好的纸巾,上面写着“谢谢精彩的演出”。演出前评论家塔比对他说的“即使不看你的演出,明天首演结束后,我也会交一份差评,然后我会结束你的戏。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恨你和你代表的人,没正规训练的乐天派试图创造真正的艺术……你不是演员,你只是一个名人。”彻底击垮了主人公。他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在演出当天上演了自杀的戏码,结果却获得了全场为他起立鼓掌的成功。

自己的成功并非源于演技,而是由于那些争议性的话题。女儿萨姆告诉他,他穿着内裤走过时代广场的视频在网络上1小时的点击量就超过了35万。正是这些争议性的话题成就了他的成功。女儿直言,“不管你相不相信,你成了流行话题,这就是力量”。影片末尾,主人公从窗台的一跃表明了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

参考文献:

[1]冯晓琴. 解析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孙瑜. 美国梦的渊源和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猜你喜欢

美国梦个人主义
浅析夏目漱石《心》中的夫妻形象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
个人主义能克制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