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三个误区

2018-05-14陈力仕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误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物理教学不断呈现出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而不断在教育发展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物理教师们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但是,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课堂误区,这些误区将会对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探究其中的误区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误区

科学是探索精神的重要内容,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要提高物理教学课堂的质量,则需要加强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本文总结了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并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 过于注重过程,忽视结果

在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探究的过程,而轻视了探究结果,这是一大误区,造成这种误区的有两大原因:一是教师的意识问题,很多教师受一些名人言论的影响,认为过程往往大于结果,顺其自然地认为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过程,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实验结果,因此不必过分地追究和分析结果的产生。其次是因为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重点设计不够准确,缺乏对课堂时间的时间分配预测,使得实验占据了课堂的一大半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结果进行分析,只能将结果的探讨留给学生课后整理。由于这两大原因,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知识是进行实验的前提,实验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得出科学的结果,缺乏结果的实验过程是没有意义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关注实验本身,而是要求学生用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一个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为最终结果打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测好课堂的时间分配,用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保证物理课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能因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一条来进行测量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教学生如何使用仪器,如何进行准确测量以及如何选取合适的点开始测算,这个过程并不难操作,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测量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及同学得出的不一样的结果的原因和产生误差的原因,相对于过程来说,结果分析也十分重要,这是实验的初衷和目标,不能忽视。

二、 过于注重探究,忽视学生能否接受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进行单方面灌输知识给学生,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极低。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探究式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不足,有些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仅适用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对于高三的学生应该主要学习物理知识即可,但这种想法存在误导,它将探究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分隔开了。学习有机械式的和思考式的学习两种,显然后者的学习更为有效。要让学生进行更有意义的学习,则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参与每个过程和结果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学习。不论是高一还是高三,都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不能一味地进行单方面的探究,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三、 对物理的探究结果只能对不能错,且只能唯一

物理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及其科学严谨的过程,从对物理现象的猜想,到提出假设、对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最后的结果的数据处理和论证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要严谨进行,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果。但并不是说物理实验是科学的,因此得出的结果会是正确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结果并不一定是唯一准确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基础不一样,对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结果自然会出现不同,存在的误差也会较大。如果教师提前准备好正确的数据进行处理,描绘出一条完美的曲线,而不是采用学生进行实验得出数据,这样就没有达到物理实验的意义。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能跟实验的准确数据一样,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结果分析,能让他们从中增强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从中发现规律。在学生出现数据与准确结论不一致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能简单用“误差”二字来解释其中的不一致,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会让学生从中减少兴趣,更加产生对实验结果的依赖性。

例如,在欧姆定理的探究中,教师通过将每个学生实验得出的数据直接输入电脑中来处理伏安特曲线,由此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也容易认为实验得到很好的结果,其实并不然,因为数据处理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障碍,比如“为什么这线是直线?为什么有的点无法划在这条曲线上?”等等,这些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推理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 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但在进行教学当中,我们要谨慎对待本文提及的三大误区,不然这种教学模式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这种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来说需要不断适应和锻炼,对物理教师来说也要不断转变和接受挑战。教师们应该加强自身的能力,把握好课堂上课的节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在实施探究式的新模式教学中,也不能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部否定,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依旧有可采取之处,有些物理知识依旧需要教师进行单纯的知识讲解和反复的知识训练,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过时,并不应该全盘否定。在当今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融合,使其对物理教学的发展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赵灯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中学物理,2016,34(15):14-15.

[2]戴光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19).

[3]孙志华.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三个误区[J].考试周刊,2018(08):156.

作者简介:

陈力仕,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误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高中物理实验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