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8-05-14索朗多吉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要根据这些原则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和组织教材板块,运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护、改造,从而扩大知识境界;培养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结合科学课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基础。

一、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應遵循以下原则

(一) 教学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各种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问、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从心理角度来看,兴趣是引起并维持学生注意力的内部因素,是他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课殿堂的向导。学生有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探讨事物,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精神愉悦、乐不知疲。这样就会孜孜不倦的主动学习和钻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兴趣是在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科学课知识本身就有着新奇性,而自然科学的变化有着探索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深化有着直接的作用。他们一旦对学科学课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参加的活动越多、活动的范围就越广、形成的兴趣就越广泛,获得的启发就越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充分运用科学知识本身固有的新奇性的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广泛开展课内外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奥秘,把兴趣逐步转化为爱好的志趣。

(二) 教学广泛性原则

在教学内容上应有广泛性。可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护、改造的故事、让他们从小对各方面知识有综合治性的全面了解、不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这对开阔眼界、提高兴趣、满足爱好大有益处。因此,教师应结合各学科让学生广泛涉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概念,这些现象和概念虽很浅显、普通,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三) 教学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应适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所举事例应是学生能观察到的熟悉事物。

当然可接受并不是“简单”“容易”。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则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接受能力低估,阻碍智力的发展,抑制学习的兴趣;但也不能高估,使学生无法接受,不能理解。

二、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法应从如下进行

(一) 认识基本的科学自然现象和规律

我们生存的宇宙间有千奇百怪、五彩缤纷的自然现象。这一切构成了自然界,他们在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去认识。如动植物的生长死亡、山石的风化崩毁、水的流动蒸发、日月的运转等。自然界的这些变化叫自然现象。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跟自然做斗阵中了解了这些现象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如物体的下落是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四季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风是受热空气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

(二) 科学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客观的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并向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养成将观察到的结果如实记录的习惯。观察的目的是正确的认识自然现象。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其中的规律。这往往需要实验。实验是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去研究规律。

(三) 指导科学阅读和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获得知识是本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首先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充分运用教科书,然学生读后能讲出某段落的内容,说出书上插图的含义,能根据提示要求做实验,并做出结论。因此,培养学生把书读懂、会提问题、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四) 复习巩固

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在多次运用中成为熟练技巧的情况下才能巩固。因此,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讲一次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也不是防止遗忘,而是使学生通过复习对熟悉事物和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达到温故而知新。

三、 总结语

总的来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展现。让我们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究、发现、创新、总结,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华.论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优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1).

[2]李继春.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5(08).

[3]周仕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和体会[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S1).

[4]李顺吉.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12).

作者简介:

(大)索朗多吉,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