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环境下的阅读教学
2018-05-14徐春燕
徐春燕
什么是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运用。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有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高屋建瓴,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标中还有这样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交流沟通,吸收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甚至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都是要通过“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实现。從这两句话中,我们不难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得以实现和体现的。但是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别字泛滥,成语误用,病句连篇,标点乱用,修辞不当,并且经常性用到很多网络用语,更有甚者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比如:今天,我看到一个老婆婆拿着两个大包孤零零地过马路,我心想,在这个学雷锋的三月,怎么会发生这么惨绝人寰的事呢?于是我挺身而出帮助老婆婆,婆婆还夸我是个好学生。笑过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案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薄弱,对语言文字的不尊重,以及文化涵养的缺失。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舞台,而达成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那么,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教?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工作所得与大家分享:
一、树立语用意识
我们先来了解课标的两次修订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2001版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到2011版中进行修正:“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修正把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世界是以语言文字为本体构成的世界。没有语言文字,何来语文?何来语文课?何来语文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语文课就要从这个语用性定位出发,教师要树立语用意识,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指向和根本目的,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
二、语用的策略
(一)学习语言,丰富积累
1.指导方法,在学习中积累
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刚开始接触积累时,有些学生不能辨别出那些是该积累的好词,把“太阳、玫瑰花、草原、童年”等自己认为的好词语都搬上了积累本。为了保护学生积累的主动性,我没有否定这种做法,而是选读了几篇短文,告诉他们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另外,在课堂上随时养成积累词语、句子的好习惯。
2.加强阅读,夯实积累
对我来说,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个积累的绝妙时机。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建起了“班级图书角”。课余闲暇,同学们争相借读、交流对精彩语言的理解和阅读感受。每个假期中,我都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五年级暑假我布置学生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感受他们为了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便于六年级学习关于居里夫人、贝多芬、列夫·托乐斯泰等名人的课文时,对人物有更深的认识。在阅读中鼓励孩子们填写阅读卡,学生把读物的书名,内容和自己喜欢的优美语言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活动课上组织学生交流,最后评选班级“读书明星”。久而久之,在互动交流中,同学们积累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品味语言,揣摩表达
有人说语言就像一杯醇香的陈年老酒耐人寻味,而要领略其中滋味,就要靠“品味”。因此语文教学要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品味、推敲语言表达的形式,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运用语言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生懂得语言文字的妙用之后,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把握读写结合点,设计不同的练笔,以此来开辟阅读和写作的通道,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1.情动而练式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当学生的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写作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对我读书的支持,设计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样的练笔,学生写出了一个个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片段。这就是文学的渲染力带给孩子们的心灵激荡!
2.文本补白式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续写悬念式
很多课文的结尾作者都会别出心裁,制造悬念,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空间。对于这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
(四)重视实践,拓展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开展语言文字系列的实践活动外,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这种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的足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创新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从语文课中吸收到了优秀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了自身精神的成长。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后,我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结尾,与大家共勉:教师的心有多大,学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