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2018-05-14梁敏
梁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已经学完前四本书情况下,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節课我采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后反思 等差数列的概念学生理解的应该是不错的,但对于公式的推导中累加法的总结不好,课堂上分析的不够透彻,学生后续的理解不到位,而高中课堂中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以后在上课过程中更要注重分析和推导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