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2018-05-14刘楠
刘楠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各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人才已经实现了跨国的流动,世界人才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争夺也趋于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当今社会看中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也就是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表达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非专业能力也要培养,只有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实现在社会瞬息万变、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发展的时代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作为职业院校,作为承载国家培养“大国工匠”使命的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深刻思考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从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转变、将企业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改革
传统课程体系的搭建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讲授课程的内容往往以选取教材为依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指示以简单模拟方式进行。这种课程内容的制定,在理论上分析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按照课程本身关系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似乎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点契合度不高,同时对于学生后续的职业成长支撑度不够。如今时代飞速发展, 一切都在变化和重塑,如何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搞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承载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从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本身进行改革,尤其是要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先进性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从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入手,围绕企业岗位群及各岗位成长路径搭建专业课程模块,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对物流专业课程进行更新重组,结合职业成长架构与层次,将物流专业教学要求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机融合。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傳统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制定教案,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采用一味地教师传授的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焦点,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目前我们物流专业引入胡格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从改变桌椅摆放方式入手,抛弃传统已将台为中心的“稻田式”做法,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包括海报、流程图、角色扮演等)的有机结合,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融为一体, 将学生从“观众”变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教师从主角转换成了“导演”,课程项目则是课堂驱动的“剧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真正的做到了的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
三、考试考核模式的改革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与需要创新行、复合型、学习型的人才,在信息、知识、智能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再现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面对当前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新模式的不断产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衡量合格人才的标准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来只靠一张试卷、一套标准答案进行的我们认为比较客观、公正的考试考核方式,已经变得僵化、刻板,并且很难检测学生多样性的学习行为及个性化的水平,传统的课程考试考核模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不利于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所以,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需要改革我们的考试考核模式。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新性、学习型特质兼备。目前,我们物流专业大部分课程取消了最后的试卷考试,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可视化”考试考核体系。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课业、方案设计、制作海报、流程图设计、项目规划以及制作视频等方式,考核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定,依据每项考核任务制定相应的评价表进行学习过程的纪录。
目前在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技能型人才紧缺主要表现在技能人才总量短缺,且结构也欠合理,尤其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瓶颈。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宽基础、窄专业”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强大社会能力和精细专业基础的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未来人才需求的主流,职业院校需要深刻思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丰富教学资料、开发教学方法、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设置需求,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