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考数学科复习策略

2018-05-14黄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综合题大纲基础知识

黄燕

几年来我连任初中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复习中,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初三面临着升学的考试。在最后的学期里怎么进行合理的安排数学科复习教学。我做法如下:

一、订好复习计划,拟定合理地学习时间,做到授新课结束后马上能进行复习阶段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表是为日后复习定下了可遵循的依据。在拟定复习计划时,要按“会”、“熟”、“活”、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分类复习,把初中数学分为: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圆,图形的变化,统计与概率。每复习一类就配好一定单元的练习;做好节節过关,章章掌握。第二阶段是突破专题训练,选择重点难点的题型突破,题型有:规律探索题,阴影部分面积计算,函数图像性质综合题,几何图形中的证明及有关计算,学生在把握的好章节复习后能熟练的深入重点难点的题型中去,使解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阶段是解答重难题型突破,题型有:实际应用与方案设计题,圆的证明与计算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攻下这类题型,学生必须对新知识进一步理解,这样旧知识才得到巩固,思维才得到启迪,智力才得到发展。此时,在复习的计划中、设计里就必须得有综合性的、难度较大、较灵活的练习题。有了科学的计划训练,学生在复习时就会循序渐进,层层攻关,消除畏难情绪。

二、以纲为本,以本为标

按照中考大纲的要求指导复习,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由浅入深进行全面而有序的复习。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必须做到四点:1.必须符合中考大纲的要求。在内容和要求上绝不应该超过中考大纲所规定的范围,但亦不能降低要求,由此单纯搬用公式,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2.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要全面考查某一学习阶段的重点知识。突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证题方法和特殊的技能技巧。同时,对能力亦要有所考查。3.必须有一定梯度。编写的复习资料要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考核时拉开档次。因此,平时综合练习时,基本题应占70%,综合题占20%,提高题占10%。4.必须注重科学性。只注意质,而没有一定的量,是达不到牢固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加大刷题量就会加重学生负担,压抑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要辩证地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

三、抓住基础,辐射重点

复习前认真研究大纲教材。要紧紧的跟紧和分析近几年来的数学中考题的题型走向,研究数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围和要求,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选定复习的路子。帮助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难题目的能力。如代数部分实数、因式分解、分式化简,二次根式运算,解方程(组)及应用题、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重点、难点就是函数内容。函数的性质、图像。教学大纲没有几节课,但考题可就千变万化。并且往往出在试题中的压轴题。许许多多的学生就在这压轴题中栽跟头。几何部分点、线、面,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圆。而初中平面几何中重点和难点也是圆,往往中考题中,倒数第二大题就是圆和三角形或四边形组成的综合题。许多学生没能找到它们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难住了。因此,代数几何合称的数学科中平常的解题方法和证明规律都要熟练。如代数中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方程组与韦达定理应用;几何中的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个角和差关系,两线平行、垂直关系,线段的等比、等积关系,以及添加辅助线方法等。这些数学解答方法都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熟练程度。

四、精选训练题,强化重点内容

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精选一些题目题型进行分期练习,对典型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解法进行讨论。不仅能用较少的例题复习较多的知识,而且通过解题,使学生能够从横向、纵向练习,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开阔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题目可从教材、练习题的A组、B组中精选。从近两三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中精选,要注意题目的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要有针对性的选择,特别是历年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开放性题型。

五、模拟统测

这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内容了。题型要严格按照中考大纲要求的范围选题,其深度、广度要全面。如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证明题、解答题、综合压轴题都要难易适度。从而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战地实验,做到战时稳重不慌,这一环节要全批全改,并及时讲评。这样,学生就会胜券在握,在中考时就会发挥最佳水平。

猜你喜欢

综合题大纲基础知识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应试良方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