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2018-05-14吕佳岭
吕佳岭
摘要: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师教育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教师从“受训者”向“研修者”的转变和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本研修教师培训体系建构为例,从校本研修总体思路、校本研修培训内容、校本研修组织要求、校本研修模块等几个方面阐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江南小学
一、 前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 见》(教师〔2013〕6号)提出了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一、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二、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三、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四、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校本研修是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其对象也是直接产生于学校,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基于学校文化重建和自身发展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实践基地,充分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并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升经验。
二、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江南小学校本研修总体思路
重庆市江南小学坐落在南岸区四公里学府大道上,学校一校三区集团发展。该校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秉承“明理启智、兴我中华”的办学宗旨,在管理上着力打造一支团结智慧的管理团队,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管理评价;学校占地面积53亩,有51个教学班,学生2600余名。教职工122人中,市区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占50%以上,大学本科学历50%以上。为了让学校广大教职员工能够积极参加到教师教育培训,江南小学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全员培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机会,增强自主性与效能检测。采取全员参与,全校学科教师、后勤职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所有教职工均纳入教师教育学分管理的对象范围,探索建立独具江南特色的教师教育学分结构体系。同时为了提高培训的学习效果,江南小学优化培训课程的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方式、培训人员等不同内容的培训;优化培訓学分管理方案实施细则;优化教师培训学分管理量化考核表量化标准;优化并构建学校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以量化考核的评价方式以教师参加培训学时数为基本量,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情况,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计分量化考核,建立起教师培训效能考核与学分登记、学分应用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体系。
(二)优化校本研修培训内容,促进教师培训学分体系构建
学校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 “步步育人、步步留印、步步致远”核心文化,把握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特点,组织教师教育。老师们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同时,还不断强化职业理念、师德修养与责任担当,以求献身教育、旷达己智;同时树立终身服务、力求完美的职业理想,不断发展课程育德与团队合作水平,提升运用技术能力与个人综合素养。详细内容如下表1所示:
(三)分层、分类、分岗、分科校本研修组织要求,优化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
江南小学根据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组织要求,据“人本化、精致化、多元化、集群化和科研化”的发展战略,据“以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培训原则,整合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内容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资源,施行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创设教师教育结构,优化培训内容与结构。
(四)创新校本研修模块,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江南小学校本研修模块分为基础研修和拓展研修两大部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后勤工会工作进行学分统筹分类。按照“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技能培训”“校际合作”“教育研究”“江南讲坛”“文化修炼”等多种培训模式进行整合,形成“理论引领→实际行动→交流提升→反思实践”研培结合的形式,实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培训的一体化。
三、结语
校本培训走向校本研修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的建构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教师培训,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和不同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