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登门槛效应”推动班级管理

2018-05-14汤静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家庭主妇门槛红领巾

汤静虹

一、“登门槛效应”的缘由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協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不难发现,前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后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不足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前一组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

二、“登门槛效应”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登门槛效应已在教育工作上有应用和借鉴。如小学阶段,对学习及行为规范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槛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

1.确定“门槛”高低,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根据"登门槛效应",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我们的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

2.“登门槛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学校每天都会对班级进行常规评比检查,当我几次看见学生红领巾佩戴情况被扣分,我便打算让学生重视红领巾,并养成佩戴红领巾的良好习惯。

首先,我找来了一些关于革命斗争的影片,当看到我军战胜敌人的场面时,小孩子们为我军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当看到我方被敌人打中而壮烈牺牲时,孩子们的眼神中出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庄重,似乎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几周中,小朋友戴红领巾的情况非常好。

可是情况并不见好转,忘戴的总有那么两三个,我想可能是与小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关,一般来说与家长交流好就没问题了。我便联系了几个家长,让家长配合督促。

可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一位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纪又大了,上学放学全靠别人接送。这孩子呀,记性实在不好,连着两次忘戴红领巾。当我急忙去找他时,他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那儿读书呢。我心想:那就算了吧,想必下次会记住的。

没想到,第二天他没戴红领巾就进教室了。我心里那个火呀,狠狠地盯了他一眼,说:“你这记性呀,忘记一次也就够了,怎么总是忘啊!”见他低着头,一副懊恼的样子,心想:算了吧,分都扣了,多说什么呢!本想与他家长联系一下,可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别难为老人了。只好再次叮嘱他,明天别忘记了。

可是,不如愿的事还是发生了,第三天,我刚跨进校门,有一大批的学生边喊着边跑了过来向我汇报,那个孩子又没戴红领巾。我狠狠地交代道:“叫他带着书包到办公室来!”我则气乎乎地走进办公室等待着他的到来。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来了。一只手拎着书包,搭拉着脑袋离我远远地站着。我说:“过来一点。”他磨蹭着向前挪了两步,头低低的。看见他这副模样,我倒有点于心不忍,想起上次他妈妈跟我说的事。他妈妈是外地人,由于与别人语言不沟通,很少带孩子走门串户,孩子自小就内向不爱说话,胆小得很。

我望着眼前这孩子,说:“你能带书包到办公室见我,说明你是个听话、懂得尊敬老师的好孩子,老师奖你一条红领巾。”说完,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条新的给他戴上,然后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来吗?”他抬起头,低声地说:“我忘记戴红领巾了。”为防备他日后忘记戴上,我又取出一条,放进他的书包里面备用,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佩戴红领巾是我们每个小朋友应该养成的习惯。你能找到原因说明你已经知道不戴红领巾进校门是不对的,知道错了是好孩子,如果能改正错误就更好了。”孩子点点头,飞奔着进了教室,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戴红领巾。

三、“登门槛效应”的启示

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者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接收了我的这份“红领巾”之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班级体的知觉、自我概念或者态度。这时候如果他还忘记佩戴红领巾,就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配他佩戴红领巾或做出记得佩戴红领巾的一些有利尝试,最终使佩戴红领巾成为一种持久的行为。“登门槛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登门槛效应管理班级事务,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缓解师生间的关系,整体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家庭主妇门槛红领巾
石头
《红领巾》的“童年照”
门槛杂说
中秋之后
伤口抹盐时轻些吧
第一批80后主妇已成魔
智取红领巾
洗红领巾
来做思维体操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