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回应两岸制度之争
2018-05-14
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有舆论说“两岸开始进入了一个制度和人才之争的时代”,他指出,“一个制度、一个政党,究竟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能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愿景”。
“两岸开始进入了一个制度和人才之争的时代”
海峡两岸实行的制度孰优孰劣?
台湾方面曾对此很有自信。1996年,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就职演讲中就主动提到,“海峡两岸没有民族与文化认同问题,有的只是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他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当时的台湾还享受着亚洲四小龙带来的荣光,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优于大陆。
就在近日,国台办發言人安峰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主动提到了制度之争,“有舆论说,两岸开始进入了一个制度和人才之争的时代。应该让国民党、民进党和共产党一起来比赛,谁更加爱台湾,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安峰山指出,记得去年十九大的时候,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女儿卢丽安引起了岛内广泛的关注,岛内媒体在讨论“卢丽安现象”的时候,有舆论说,“两岸开始进入了一个制度和人才之争的时代”。
外界从安峰山的一番话中听出了大陆的自信,这来源于大陆这些年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我们常说“祖国统一关键在我”,办好大陆自己的事情,向台湾展示一个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大陆社会,就是在增强岛内民众对我们的向心力。
当然,这话不仅是讲给台湾政客听的,也是讲给岛内民众听的。长久以来,瞧不上甚至妖魔化大陆党和政府,一直是岛内绿营甚至某些蓝营人士谋求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这样大环境中,民众也很难听到客观声音。
更重要是,在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当下,“制度自信”更成了显示台湾优越性的最后一张牌。
然而,比照安峰山提出的评价标准,台湾制度的优越感似乎就逊色不少。他说:“一个制度、一个政党,究竟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能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愿景。”
安峰山直言,如果离开了这些方面,其他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空喊什么爱台湾,或者标榜所谓的普世价值,实际上都于事无补,是骗不过老百姓的眼睛的。
就连台湾媒体也承认这段话很有“杀伤力”。《中国时报》坦承,民进党执政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建立行政、立法、监察、司法“一条鞭专权”机制,民进党的滥权凸显台湾民主政治与选举制度,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
此外,相较于大陆政治体制所展现的高效率,台湾民主制度的无效率,早已拖慢乃至于拖垮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选择”
大陆提到的两岸制度之争,并不以牺牲台湾同胞的利益为代价的,而是给台湾同胞更多元的选择。
上海台协副会长蔡世民直言,台湾民众这几年不断被“爱台湾”这三个字绑架,好像跟大陆对抗才是“爱台湾”;其实“爱台湾”简单,就是让民众生活越来越好,让年轻人的薪资得到相应增长。
最近,英国BBC中文网发明出了一个新词“脱台者”,指的就是那些西进来到大陆生活学习就业的台湾人。
当然,这个词语是否会出现歧义暂且不论,但它描述的趋势是正确的。今年6月初,上海台企赴台北招聘青年人才,收到简历数量比去年增长了近五成。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认为,“脱台者”的现象基本上已经说明当前台湾民众既不喜欢民进党,也不满意国民党的作为;在“蓝绿”对立之下,民众的福祉与利益不断被牺牲,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宁愿离乡背井,西进前往大陆寻求发展空间。
包承柯强调,大陆的发展不只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更是台湾青年乃至所有民众的未来,大陆的巨大进步。这又可以联系到岛内的一个新名词,“无色觉醒”。
过去,分裂的台湾社会只有两种颜色,非蓝即绿,双方高度对抗难有妥协,这一趋势随着岛内选举的临近而愈发明显。
而“无色觉醒”,就是岛内大部分蓝绿倾向不太明显的民众,跳出彼此恶斗的桎梏,选择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就是所谓的“第三种选择”。
台湾民众并非没有尝试过。4年前,台大医院外科医生柯文哲打着“跳出蓝绿”的旗帜,当选台北市长。
然而,如今身处台湾政坛中心的他,依然重复着过去的故事。既然岛内氛围不佳,那么来到讲同样语言、写同样文字、拜同样祖先的大陆发展,谋求更好未来,也就成了很理所当然的选择。
因此,全国台联会副会长、上海台联会会长卢丽安就认为,用“融陆者”来指代那些所谓的“脱台者”,或许更准确一些。
为了给“融陆者”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出台了惠台33条政策,不久前上海、福建等地从服务台胞“最盼”“最难”处入手,出台了省级惠台政策,不仅有对应国台办相关措施,也有体现出本地的特色与创新。
一边是大陆努力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一边是岛内发展“颜色挂帅”,结果就是“用脚投票”,尽管台湾当局对民众西进大陆设置阻碍,但这一趋势却依旧难以阻挡。
“爱台湾”不是比口号,而是比政策、比制度,台湾的前途取决于台湾的民心,对台湾民众来说,有更多的选择何乐而不为?
两岸交流逐渐进入“深水区”
其实,如今大陆提出了制度竞争,也显示出两岸交流逐渐进入了“深水区”。
毕竟,两岸融合不能永远停留在“只经不政”或者“重经轻政”的浅阶段。既然大陆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高质量统一,那么让台湾民众理解大陆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也是重要的一环。
或许,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不会主动抱着“谋求祖国统一”的愿望,但是在大陆环境下生活,看到一个与岛内媒体宣传不同的社会,相信心中会起涟漪,再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台湾同胞在台湾了解到大陆的进步、机会与希望。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很多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正如舆论所说,通过“国民党、民进党、共产党谁更爱台湾?”的比赛,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慢慢觉醒,大陆的发展进步,对台湾来说是机遇,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进而能够跟大陆同胞一道,共同去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一旦以上共识达成了,那么下面的道理就更不言自明了。真正对台湾同胞的利益造成威胁的,是“台独”分裂活动。大陆采取措施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目的是为了防止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这或许就是在海峡论坛中说的,两岸关系从“两岸一家亲”变成了“两岸一家人”。
(《参考消息》2018.6.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