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玩具熊的治愈魔法

2018-05-14林子夜

润·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坎贝尔缝纫机布料

林子夜

13岁的坎贝尔·瑞米斯,在卧室改成的工作室里,4年间制作了1000多个玩具熊,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柜子里塞满的各种布料、绒毛,在缝纫机上被这个男孩儿赋予了生命。那些粉色、黄色、黑色的小家伙们,被棉花填得满满的,胖胖的四肢互相挤挨着,“就像一个个亲热的拥抱。”当他抱着玩具熊出现在医院,失去笑容很久的孩子们开心坏了。

一开始,坎贝尔只是想安慰收不到礼物的孩子。2013年的圣诞夜,他想起了医院里孤独的患者,便问母亲桑娅“能不能给他们买些礼物”。但已经为家里9个孩子购置礼物的桑娅拒绝了,“不行,开销太大了。”“那我就自己做。”坎贝尔说。

做第一只玩具熊“摇晃”,他花了5个小时。虽然这只熊只有朴素的白色布料,光秃秃的没有毛,耳朵和腿还放错了地方,但对于从没碰过缝纫机的他却是一个惊喜。从此,他开始了“坎贝尔的365天计划”,立志每天做一只玩具熊,现在,他越来越熟练,1小时就能缝1只。

天马行空的灵感被编织进一只只小熊:送给刚失去阑尾的小男孩的熊,坎贝尔取名为“阑尾”;左胸处有小印记的熊的主人,刚动过心脏手术;粉、蓝、白三色的熊,是专为跨性别孩子们设计的——传统意义上,粉色、蓝色分别象征女孩和男孩,白色则代表了除传统性别外的其他性别状态。坎贝尔为它取名“玛塔”,因为和英文中的“重要”读音相近。

有一种叫“胜利者”的玩具熊,是坎贝尔专门做给癌症患者的。第一只这样的小熊,属于他的父亲南森。在取出一个网球大小的肿瘤后,南森的癌症仍有80%的复发可能性。为了安慰父亲,坎贝尔为他做了这样一只熊。南森的病至今没有复发,“坎贝尔改变了这个家的态度,我相信同样的效果也发生在其他收到玩具熊的人身上。”桑娅说。

在“坎贝尔的365天计划”的脸书主页上,这个脸上长着雀斑的小男孩,总是抱着一只玩具熊,嘴咧得大大的。这也是他期待在生病的孩子们脸上看到的表情。“我非常开心地笑了,好几周以来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17岁的女孩艾丽什曾因神经性厌食症入院,小熊“大黄蜂”就像守护天使一样躺在她的枕旁。

如今,坎贝尔缝补的傷痛越来越多——巴黎恐怖袭击中的伤者、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中挺身而出的保安……他还发布了“友爱巡游”的活动,用拍卖、捐赠等所得的一部分钱,为结束化疗的人提供出游的机会。

现在,“坎贝尔的365天计划”脸书主页已有超过1.8万关注者,留言板上不仅满溢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称赞,还有人志愿帮忙购买材料。

坎贝尔觉得在玩具熊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魔法,它们使人们由消极变得积极。但南森觉得:“玩具熊里也许有一点魔法,但坎贝尔身上却有更多不可思议的力量。”粉丝把他比作一只蓝绿色的大章鱼:身边簇拥着小熊,脸上永远挂着微笑,几只触手分别忙碌地剪裁布料、装填棉花、操作缝纫机……

他忙得不像个13岁的孩子,却始终保持着童真的想法。桑娅回忆,“他常被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触动,努力帮忙找解决方法,即使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

(郭旺启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坎贝尔缝纫机布料
智海急流(一)
老屋·缝纫机
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
坎贝尔 从草根球星到房产大亨
重庆筹建缝纫机博物馆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
挟布黑板擦
冲向兵工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