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高效解决 上好“借班”体育课
2018-05-14周新
周新
案例一:一名中年教师随市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到乡镇中心校“借班上课”,授课内容为水平四(八年级)《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教学挂图、音响设备准备齐全,场地布置一丝不苟,上课时的示范讲解清晰、流畅。然而,分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缩手缩脚,面面相觑,不敢练习,唯有几个男生练习了几次,可是因为控制不住球,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嬉笑,课堂较为混乱,执教教师也因此显得紧张、急躁起来,并大声训斥了学生一番,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分析:上述情况,究其原因,明显是执教教师对学情没有做到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知识水平情况没有较好的掌握,把“借班上课”的学生,当成自身执教班级的学生对待,高估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潜意识地认为学生对自己的上课内容都有所掌握,而该班学生是农村学生,对篮球的技术比较陌生,没有原地运球的技术基础做支撑,执教教师直接进行体前变向运球教学,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能力,造成学生不敢练习、不会练习、不想练习的现象。
对策:1.准备环节上,要做到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学情是“借班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和该班学生交流,和该班体育教师交流,了解班级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情况,身体素质情况,哪些是优秀学生,哪些是学困生,哪些是大病初愈的学生,哪些是有身体缺陷的学生,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分组示范和保护帮助。此外,还需向该班级的体育教师了解教学进度,以便掌握该班级的体育教学情况,从而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得。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语言上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因为大部分学生对新教师比较好奇,都希望在新教师面前表现自己,从而得到新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如果体育教师在“借班上课”时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秀生提高要求和难度,对学困生多帮助、多练习、多辅导,对有身体缺陷的学生,不歧视他们,让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使“优秀生吃的饱,学困生吃的好,有缺陷的学生安排好”。
3.情感投入上,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和学生多交流,坦诚对待,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亲其师,信其道”,越是体质差、有身体缺陷的学生,越需要教师进行感情投入,面对新教师,面对很多听课教师的时候,他们也想融入团队,表现自己。如优秀生进行示范以后,可以说“做得真棒,老师都要像你学习哦”;对待学困生,可以说“加油,老师相信你,大胆尝试,你会越来越棒的”;对待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可以说“你可以帮助老师,做老师的助手,对同伴进行帮助和保护,发挥你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通过这样的情感投入,争取每一名学生的信任与配合,圆满完成教学展示任务。
案例二:一名年轻女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借班上课”,执教水平三(六年级)《山羊分腿腾越》,恰逢下雨需要在体育馆里进行。练习时,一名女学生跳过去以后,虽然双脚落在垫子上,因为地板比较光滑,学生落地以后垫子向前滑动了,由于惯性摔倒了,扭伤了踝关节,使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受到较大影响。
分析:“借班上课”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学展示课、优质课评选、教学研讨课,通常会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由于执教教师平时都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而不是在体育馆,对木地板的防滑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和预防,因而造成了学生踝关节扭伤的安全事故。
对策:1.准备环节上,执教教师需要了解借班学校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馆情况。如,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器材,尽量做到少而精,器材使用最好一用到底,使制订的教案符合该校的场地器材情况。
2.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对器材的使用上要做到有安全保障。如一名优秀教师在体育馆执教《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越》展示课时,在海绵垫下面又垫了一层红色的地垫,既安全、又美观,有效地克服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安排练习时,采用分层教学,设计安排横跳轮胎、纵跳轮胎、低山羊、标准山羊4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标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教师通过对场地器材的精心设计,精心布置,使展示课达到完美的效果。
3.心理环節上,优质课评选一般都是在现场抽教材,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执教教师容易产生恐惧感,害怕抽到难度大、不好上的体操类教材,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教学。建议参赛教师要保持良好心态,教学设计时,需注意场地布置要新颖、器材摆放要巧妙,场地器材使用上尽量做到少而精。此外,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可以适当地制作一些比较实用的简易器材,让学生高兴地学、开心地练,提高教学效果。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只要一线体育教师在借班上课中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安全规范布置场地,恰当的使用器材,和学生融为一体,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用教师的真情感动学生,用教师的微笑带动学生,“借班”体育课就会上得精彩,上得出彩。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的过程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12(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