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2018-05-14刘宏娟
刘宏娟
摘要: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于感染鸡毒支原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主要呈现慢性的咳嗽,喘气明显,机体日渐消瘦。该病可大面积流行,且每个地区的鸡群经常发生。该病会导致病鸡饲料报酬下降,加上治疗费用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免疫预防;饲养管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84-01
1 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鸡毒支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大多数常用的消毒药都可将其杀死。在20℃温度下,病原体在鸡体外能够生存1-3天,在蛋黄内能够生存1周;在37℃温度下,在鸡体外能够生存1天,在蛋黄内能够生存长达18周;在低温条件下,能够生存很长时间,如在20℃时能够生存1年左右,真空冻干培养物保存在4℃时能够生存7年之久。
易感动物。自然感染情况下,鸡、火鸡、雉、鹧鸪、鹌鹑等可感染鸡毒支原体,其中易感性较高的是鸡和火鸡。火鸡相比于鸡来说,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更高的易感性,这是由于火鸡接种病原体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气囊炎、窦炎以及腱鞘炎。任何年龄的鸡都能够感染发病,最容易感染的是雏鸡,而4~8周龄的肉用仔鸡以及5~16周龄的火鸡最容易暴发该病。
发生原因。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比较严重,成年鸡通常呈散发。鸡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而诱发该病,常见的主要有气候突然变化、通风较差、转群、缺乏营养、接种疫苗以及感染疾病等。另外,雏鸡感染鸡毒支原体后,在通过气雾和滴鼻法接种新城疫弱毒活疫苗时,也会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和育成鸡主要表现出生长发育较差,缓慢增重,喘气,咳嗽,呼吸时伴有哕音,流涕,流泪。有些病鸡的眼睑发生肿胀,眼睑内存在干酪性分泌物,症状严重时眼睑会发生明显肿大,有时甚至会黏连在一起,部分整个眼球都明显凸起,如同球状,有时鼻窦部发轻度肿胀。病程一般可持续1周至1个月,没有并发感染时具有较低的死亡率。成年鸡患病后表现出的症状与雏鸡相似,通常不会发生死亡,还伴有产蛋量减少,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产出白壳蛋,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往往会孵出弱雏。
3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与鉴定。在无菌添加下取病鸡的喉头、气管、鼻甲骨、肺脏、气囊及其分泌物在培养基(如改良FM4和PPLO等人工培养基,或者使用鸡胚以及组织)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培养。鸡毒支原体进行3次克隆化后,观察培养菌落形态、菌体特征、生化特性以及红细胞吸附等,并结合血清学试验进行确定。
血清学方法。普遍应用的为血凝抑制试验( HI)、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SPA)、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SPA,其可检测IgM,从而进行早期诊断,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性好、速度快、结果清楚且容易观察、重复性好以及经济合适等,但往往会出现交叉反应以及非特异性反应,也就是可能发生假阳性反应,这主要与使用某些弱毒苗和灭活苗相关。另外,菌株的变异以及培养基成分都能够对抗原的性质以及敏感性产生影响。HI的优点是准确、特异性好等,但操作相比于SPA不够简便,且敏感性低,因此臨床上较少应用。但在进行SPA实验后,可使用该法对SPA诊断的特异性进行检测。
4 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鸡群可使用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一般在5 -1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皮下注射o.5 mL,在15~2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皮下注射1 mL。之后在每年春、秋季都进行1次免疫接种,或者种鸡在产蛋前以及产蛋中期各进行1次接种,每次每只注射1-1.5 mL。另外,鸡群也可使用鸡毒支原体弱毒疫苗接种,按照说明书注射。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鸡群日龄适当调整饲养密度,一般体格弱小的鸡群适宜采取单独隔离饲养。雏鸡阶段必须确保饲喂营养全面且均衡的饲料,注意在冬春季节增加饲喂一些玉米等能量饲料,以提高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并满足鸡群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尤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D、E,以使上皮细胞保持完整,增强机体免疫力。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加强保温,并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
药物治疗。越早治疗越好,这是由于早期通常具有轻微症状,且往往发生单独感染,比较容易治愈。通常选择使用一些常规的治疗药物,均具有疗效。如果发病时间较长,可交替使用3~4种药物,防止产生抗药性,也可选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注意不能够长时间使用,更不允许大剂量或者超剂量使用。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就需要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