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白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防控
2018-05-14密文祥
密文祥
摘要:犊牛白痢也称为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新生犊牛发生,尤其是在1~3日龄内发病率最高。患病犊牛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腹泻、败血症,机体消瘦,体质虚弱。轻度感染会导致犊牛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感染会造成死亡,应采取有效防控。
关键词:犊牛白痢;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西药治疗;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62-01
1 病因分析
所有能够导致犊牛抵抗力减弱的因素都能够引发该病。例如,母牛生产前后摄取营养不足,导致胎儿发育较差;饲养管理不当,后代犊牛无法吮食初乳或者初乳品质低劣;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主要包括气候骤变、圈舍潮湿阴暗、缺乏光照、通风不良、脐带没有严格消毒、舔食污物、奶汁变质等,都能够诱使该病发生。另外,由于新生犊牛还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消化器官,消化机能较弱,无法分泌充足消化液,消化酶活力较弱,胃肠黏膜柔嫩、含有丰富血管,这些不良因素也容易导致消化障碍或者胃肠道感染,从而出现发病。
该病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往往呈地方流行。通常是1—3日龄犊牛出现发病,有时2~3周龄的犊牛也能够发病。成年牛感染后通常呈慢性感染,成为带菌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犊牛以及带菌动物。自然感染通常是由于饮水、饲料、工具等污染病菌,通过消化道感染,也能够通过脐带、产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败血型。犊牛通常在3天内出现发病,往往呈急性过程,死亡率能够超过80%。大部分病犊会发生腹泻,排出蛋白汤样的稀粪,呈淡灰白色,有时体温会明显升高,精神萎靡等。病犊耐过败血期,可能会在l周后发生关节炎、脑脐炎或者膜炎。
肠毒血型。急性者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会表现出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明显兴奋,之后变成抑郁,直到陷入昏迷,最终发生死亡。
肠炎型。该类型在临床比较常见,病犊主要特征是早期就发生腹泻,开始排出淡黄色的粥样粪便,并散发恶臭味,接着排出浅灰白色的水样粪便,导致后躯及腿部被污染,且往往伴有腹痛。病程后期,病犊严重脱水,逐渐衰竭,只能够卧地不起,有时会出现痉挛。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会由于虚脱或者继发肺炎而死亡。少数病犊能够自愈,但会存在发育迟缓的现象。
3 剖检变化
病死犊牛明显消瘦,真胃内存在很多凝乳块。肠道发生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内含有水样内容物,且混杂气泡、血液,并散发恶臭味,肠黏膜发生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内膜、肝脏、肾脏存在点状出血。脾脏发生肿大。
4 实验室检查
取病犊的耳静脉血、粪便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 h,发现普通培养基上长出圆形的半透明菌落,直径大约为2—3 mm;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不同大小的粉红色菌落,表面比较湿润、光滑。挑取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体,两端呈钝圆状或者杆状,单个存在或者成对排列。
挑取菌落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上,置于37℃进行24 h培养,发现其能够使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分解,但不会产生硫化氢,不能够分解尿素,V-P试验结果呈阴性,MR试验结果呈阳性。
5 防控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主要以补液、解毒、消炎、调整胃肠功能为治疗原则,常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等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例如,病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1.5 mg/kg庆大霉素,每天2次。同时,配合静脉滴注用500~1000 mL 50%葡萄糖生理盐水、0.9%复方氯化钠溶液,如有需要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避免发生中毒。需要注意的是,药液滴注前可进行适当加热,最好控制在与体温相同。为及时补充体液,调整酸碱平衡,可取2 g乳酸、20 g鱼石脂,添加50 mL水,混合均匀后即为鱼石脂乳酸液,再取5 mL与一杯脱脂乳混合,每天灌服2~3次,这也是治疗该病的重点,必须及早进行,并确保补液量充足。一般症状较轻病犊适宜采取口服补液,而症状严重的可同时采取口服和静脉注射。还要注意大肠杆菌容易形成抗药性,用药前最好能够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最敏感的药物,且要交替使用不同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该病。
中药治疗。使用犊牛止痢散(主要成分為白头翁、苍术、陈皮、神曲、石榴皮等),主要作用是健脾止泻、消食导滞,每袋50 g,每次使用25 g,添加适量温开水冲服,每天2次,适合轻症病犊使用。也可使用克痢散(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黄芩、黄柏、黄连、秦皮、甘草等),主要作用是凉血治痢、清热解毒,每袋50 g,每次使用25~50 g,添加适量温开水冲调服用,每天2次,适合重症病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