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类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5-14童明佳

今日财富 2018年34期
关键词:跨文化一带一带一路

童明佳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旅游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巨大的跨文化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的矛盾不断凸显。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旨在推动旅游类英语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善。

一、尝试着提出了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建议,旨在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2017年,我国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对促进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的旅游经济也是一大契机。旅游外语人才是中华民族与各个国家内外连通的重要纽带,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类高校如何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准和要求来培养复合型的旅游英语人才,积极探索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实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二、旅游类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旅游类高职院校缺乏与“一带一路”相链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跨文化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所以它要求旅游英语人才有更高的跨文化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高敏感性,用国际化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學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跨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旅游类英语人才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其对高素质国际性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并且突显出很多问题。比如许多高水平的涉外旅游项目和涉外旅游会议找不到优秀的旅游外语人才来参与和完成。“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即懂英语又能掌握小语种语言,还能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国际旅游人才。但旅游类高职院校比较注重英语+从业技巧的培养,对上述这些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涉及。

旅游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旅游类英语教师现在还大多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层面,缺少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文化认知,对“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旅游行业的前沿问题在教学上的渗透不足,比如“一带一路”对旅游业的影响、全域旅游、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新业态的把握,所以建成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类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一带一路”的方针给旅游企业和与之相关的旅游类院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政府的方针政策、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视野和旅游类院校执行的态度对旅游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把行业的动向和宏观的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即旅游类高职院校树立国际化、开放性的理念,将旅游类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一带一路”方针相衔接和融合,具体为改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为企业量身打造“一带一路”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

(二)探索“跨文化、多语言、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类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目标,结合“一带一路”对旅游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一带一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辨能力的跨文化旅游英语复合人才。这类人才需要了解“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人文历史、经济法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旅游规范等才能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流。其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英语人才需要扎实的英语能力和就业技能,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双专业—“英语+旅游”。再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小语种国家,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提供多语言的选择性,即英语+二外,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掌握多语言,了解相关国家文化旅游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三)提供“走出去”的实践平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实践”为主的英语教学,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和技能的应用水平。人才的培养路径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实现。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开展交流与合作,利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学习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教学上,与境外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实践教学上,高职院校可积极拓展境外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顶岗实习机会。

(四)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素质

旅游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较强的语言知识和旅游专业技能,应把双师型纳入考察范围。其次,这类教师应了解行业新业态和国际新动态以及关注“一带一路”对于行业的影响。学校可以把教师送到国内外先进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到国外相关学校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保持先进性。(作者单位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一带一带一路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