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危机意识 打造中国品牌
2018-05-14宋秋玲
一直以来,泰达论坛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聚焦行业热点话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的效果、明确发展思路,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政策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提升汽车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下面结合财政的职能,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第一是多年的政策扶持,推动了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二是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支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第三是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营给予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推广。还有一点,是对地方开展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给予奖励,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
2018年2月,按照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我们提高了技术门槛,进一步调整了补贴的标准,着力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优势企业和产品做优做强。到目前为止,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两个多月了。我们发现,6月和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降反增,分别为17.6万辆和16.8万辆,同比增长了42%和46%,从产品结构、质量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化。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应该是最全的。我们政策覆盖的范围也是最宽的,支持力度也是最大的,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抓住战略機遇,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的数量,从2009年之前的不足500辆增长到2017年的77.7万辆,今年预计有150万辆,连续三年领跑全球。
这首先是因为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日益增长;二是技术水平加速提升,乘用车的主流车型续驶里程提升至300公里以上,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及能耗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从2016年年初的90到100瓦时每公斤,提升到每公斤130到150瓦时,成本由2500元下降到每千瓦时1200到1400元,下降幅度也是非常的明显;三是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2017年,比亚迪、北汽、吉利、上汽等四家企业进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
此外,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遥遥领先,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企业,成为全球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污染重的城市,加大燃油公交车替代和柴油物流车替代,对我们打赢这些重污染城市的蓝天保卫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交织融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源,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发展基础还很不牢,与全球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随着产业规模增长扩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整个产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四个不足。
结构性产能过剩,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总量上,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结构上,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二是市场竞争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发展要面临传统燃油车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整车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誉度等方面明显不足。随着汽车领域扩大开放,企业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缩小差距、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是我国资源环境制约的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这也是我们一些知名的企业为什么利润缩水的的重要原因。
四个不足,首先是技术创新不足。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二是市场机制不足。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使我们不少企业患上了政策的依赖症。这些都导致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对市场重视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承接补贴政策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三是基础设施不足。近几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截止2017年底,充电桩总量达44万多个,车桩比低于4:1,总量不小,但实际上结构很不合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统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问题,充电难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监督监管不足。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车辆电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风险增大,市场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产品,同时,地方保护仍层出不穷。以上就是三个风险,四个不足。
那么,下一步我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建议是什么呢?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处于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业态也正在重构,电动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加快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的关键。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齐心合力扎实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梦想。
本文根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