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片耕耘一生的土地

2018-05-14任立超

浙江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油茶

任立超

人物简介

施云亮,从五七学校毕业后,便在永康县病虫测报站柘溪病虫测报点担任测报工作,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担任病虫测报员,进而被百姓推举为村委会主任,至今他已经在柘溪村这块土地上耕耘了30多年。退休后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将科技运用到生产上,为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施云亮认识了一种叫三叶青的植物,其功效是清热解毒,在某些癌症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应用。为此,他专程前往市里请教一些三叶青种植方面的问题,林业技术人员了解他的情况以后,决定在包括他家在内的几十亩老油茶林里进行套种,发展林下经济。永康市林业局科技人员带施云亮、施子文两个专业户前往江西省调运三叶青种苗。现在的他,站在这片耕耘了一生的土地上,还会怀念起以前的点点滴滴。

学以致用   扎根在那片土地

1976年3月,施云亮从家乡柘溪村启程,步行去县里的五七学校报到。学员们来自全县各公社,上午学习文化课程,下午在田里劳动,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他们所在的农学班所学课程有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栽培学、病虫学等,虽然不算很深入,但也面面俱到。施云亮最感兴趣的是病虫学,他经常和同学们在下课后到田野、山间观察各类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这也让他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毕业那年,永康县病虫测报站柘溪病虫测报点刚好成立,施云亮回到家乡,发挥所学。测报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他内心感到非常自豪,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一直坚持走科学致富的道路,并始终对新鲜知识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1981年,柘溪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到户制度,施云亮一边做病虫测报,一边在家务农,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那时,他是村里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又善于利用科学技术种田。担任这项工作后,一来他通过种田可以维持家庭生活,二来他对几年来的测报工作产生了深厚感情。总之,他离不开柘溪村那片土地。

科学尝试   享受种植的快乐

随着时间流逝,农村面貌天翻地覆,党中央发布《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已过去了2年。1983年,国家还发布了《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一系列的政策让柘溪村的老百姓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们中有人外出务工,有人出门做手艺……这一切,施云亮都看在眼里,但他明白,自己的道路早已定下。

自回乡工作以来,施云亮从没放弃过学习,他认为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种地也要种到老、学到老,所以他常年订阅《浙江科技报》《中国蔬菜》《南方果树》《果农之友》等报刊,以丰富知识,并且还给当时的省农科院写信,请教各种种植问题,讨论当时流行的果蔬新品种等。这个举动在今天也许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的山村,交通不发达,通讯手段落后,引进新品种,全靠他不断奔波往来于乡里的邮局,用信件和电话与杂志上的省外专家一次次沟通,最终换来了对方的信任。

新品种引进后,通过精心管理,当年就有了收获,施云亮拿着收获的产品到集市去卖,居然也有不少人买。他认为此路可走,于是又引进了许多新品种,把自己的地头当成了试验田。有一年,施云亮种出了一个甜椒新品种,拿到市场上去卖,市场管理人员不相信是他种出来的,因为这种甜椒当时在本地的市场上只有外地运输,还从没出现在本地供应。

后来的他,一直享受着种植的快乐,从没想过去扩大面积,做一个纯粹的生意人,或者是一个农业企业家。他所爱的,是那份不停追求精神世界的快乐。

服务他人   带领村民共致富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施云亮更加成熟,也渐渐在群众中有了口碑,人们都称赞他田地种得好。他生于斯长于斯,对乡亲们自有一份热情,平时有人来问种田问题,请他写信等,他都会热心帮助。1999年,施云亮被村民委员们一致推举为村委会主任。

新世纪的边缘,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20个年头,小小的山村经历着不小的变化,有人发了财,有人在县城办起了工厂。当了村委会主任的施云亮,在家庭責任和工作职责之外,还肩负着改变全村落后面貌的责任,一个贫穷的山村应该如何发展?抓手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施云亮和几个委员日夜思索,大家一致认为修路是当务之急。当时的柘溪村虽然经历了经济起飞的大环境,但山区的偏远地带仅仅只通机耕路,通车条件差而且不安全,政府补贴修建硬化道路的经费并不多,需村里自筹一部分资金,施云亮带领着大家充当修路工人,夜以继日,节省了筑路工程中的大部分人工成本。趁热打铁,施云亮和村委会又带领村民修筑了一口深水井,让村民喝上放心的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数十年来,在种好自家责任田的同时,只要有其他人在作物栽培管理中遇到困难,不论自家是否有空,他都会上门或到现场帮助、指导。在病虫旺发季节,有时一天能被请去多次。一段时间下来,他跑遍了整个乡的千亩土地,跑遍了镇里的大多数村庄。年复一年,施云亮无偿为农民朋友服务所花去的时间精力已无法计算,他说:“一个人一生中能帮助别人做点实事,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心里感到幸福了,心情也就舒服了,身体也健康了!”

创新发展   三叶青带来机遇

2011年,施云亮卸下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开始种植三叶青。他思忖着,以前的种植,大部分在田地,为了需要也开山造地,农田里的作物不停变换,豆粮间种也是常有的事,但像现在这样,把中药材和油茶结合起来,形成“油—药”立体种植模式,还是第一次尝试。为了把这件事做好,施云亮和老伙计施子文在两家的老油茶林里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疏枝、育苗、挖沟、治虫……多年没人走的山路又被他们踩出了清晰的痕迹,老油茶林也因此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些经济林原来也是村里一时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山高路远,加之新油品的多样化和市场化,人们一度对油茶籽榨出的油不感兴趣,种植者也因为其产量低、人工消耗大而放弃种植,油茶林又还原到野生状态,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种无奈。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讲究食物的天然有机。因此,油茶这个老物种又一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市场上油茶产品鳞次栉比,省林业部门看到了这一发展机遇,经过多次的调研和试验,决定在浙江适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油茶—三叶青”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既能将老油茶林重新开发,又能利用其浓密的枝叶为三叶青提供优良荫蔽的环境,一举两得。这种模式具备了集约化、高效化的土地利用理念,将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结合起来,有望成为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

自从种植了三叶青,施云亮奔赴江西等地考察三叶青种源,到中药材市场了解最新行情,到相关医院向中医药师讨教用药问题。2014年,他的三叶青试验基地基本建成。十年树木,此时的他仿佛回到了创业之初,更专一、更平和地从事着这份事业。

施云亮所在山村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山林的保护和崇敬,而对于林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似乎直到最近才在小山村刚刚起步。一旦起步,必将腾飞,年过60,但他依然精神矍铄,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油茶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浅谈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
芒果花穗期的病虫防治法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