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牧童短笛》的创作特征
2018-05-14刘菁菁
摘要:《牧童短笛》是一部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作品充满着浓厚的民族音乐元素,它将西方与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相结合,用当地特有的音乐文化元素做载体,融合世界文化的精髓,推陈出新,以崭新的听觉冲击震撼人们的心灵。这首作品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乃至对世界钢琴音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产生背景以及独有的民族特色方面着手,深刻阐述中国新时代钢琴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牧童短笛》 创作特点 中国风格
一、 关于《牧童短笛》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贺绿汀1903年7月出生于湖南的农民家庭。年幼的他非常喜欢当地的民族音乐,对当地的民歌、戏曲都有所涉猎。他真正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是在1922年毕业后在邵阳县任教员期间。1924年,他在长沙艺校期间开始学习小提琴、钢琴、民族乐器等,后师从于具有中国艺术歌曲之父之称的黄自先生,此时的贺绿汀才真正开始学习作曲。他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一生培养了大批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音乐创作领域涉及广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主要有合唱曲 《游击队歌》,为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配乐,其中最著名的还是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文化气息,是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先行者与大成者。
中国的钢琴创作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早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中西方音乐创作技巧相互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的佳作更是少之又少。1934年,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到访中国,并在上海举办 “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得知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潜心钻研音乐文化,一连创作了三首作品,即《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其中两部作品获奖,而《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首次在世界舞台上获奖。从此他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与此同时,钢琴曲《牧童短笛》也“吹”遍了全球,影响深远,为中国钢琴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关于《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
近现代以来,西方宗教音乐文化传入中国,他们对于音乐严谨、娴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的系统理论化,影响了中国早期的音乐家,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诞生了《牧童短笛》。这首作品原名《牧童之笛》,是根据我国民间流传的歌谣“小牧童,骑马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全曲精致短小、生动形象、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充满着浓郁的中国江南地方色彩和西方复调作曲手法,使得它独具魅力。 无论是从曲调还是从音乐选题上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使得《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先河。
第一段:
在曲式结构方面,该乐段由六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右手弹奏主旋律,其旋律悠扬动人,左手对位的是和声布局,上下对比明显,前后呼应,主题鲜明。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者将和声技巧首次运用于中国传统小调,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表达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效果非常动人,别有一番风味。这一段运用自由对比的复调手法,巧妙的是主题和主旋律完全在五声音阶上进行,曲调舒缓悠扬,像一股清泉慢慢流入心田。在弹奏时不宜过快,手指用力要均匀,不要太用力,尽量使琴键自然流动,犹如牧童吹着竹笛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陶醉在大自然中。
第二段:
这段采用的是传统的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四二拍,依然采用的是主旋律的主和弦和属和弦配奏手法,右手旋律活泼开朗,自然流畅,左手采用节奏鲜明的跳跃式伴奏,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段极具艺术特色和交响化画面。这段音乐属于主调音乐,所以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右手的手法模仿中国竹笛常用的双倚音装饰旋律的演奏法,表现力更加强烈,不仅速度较快,而且发音还得清晰。倚音的装饰使得旋律更加流畅纯美,但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不能只强调技术,还要注意对比之下的主题能否得到鲜明的表达,不能缺少了音乐的主题特征。末尾的收音一定要做到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遇到跨度较大的音节时,一定要多加练习,切勿急于求成,让主题失去色彩。
踏板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遵守谱例中的标示,要求点一下就起来,起到加强弧线韵律即可,以保证干净、清脆的声音效果。还要注意波音的处理要轻盈,注意控制力度,指尖轻轻地划过,反应要快,加强主题的表达。
第三段:
这一段再现单二部曲式,再现的是第一段的旋律。不同的是,此时的旋律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演奏,更要加强与第一段的对比,手法进行要表现得更加深沉,主题突现得更加深刻。这一段运用了若干的转调,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再现第一段的旋律,不同的是第一段尾音结束在低音区,预示着更加强烈的旋律到来。这一段无论是从手法上还是从情感上都更加强烈,最后的音虽然减弱,但是结束在高音上,意境深远,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还有一种手法是作者运用了中国笛子曲的变奏手法,从不同角度对此段进行了加花似的编曲,使得乐曲更加意味深长。这一段的整体结构前一步分在主调上,随着音乐的进行,在属调上通过转回到下一部分又是整个重复前一部分,逐渐减弱音量而结束在主调上。关于左手的弹奏技巧,要注意低音的进行,不仅仅在一个和弦上进行,而是采用不同和弦之间的变换。一定要注意控制低音的速度和音量,注意配合右手高声部的旋律,通过联奏与断奏补充手法,充分展现声部的艺术魅力,再现声部与之前的小节数不同。但是它们在总体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通过变奏手法巧妙地控制在一定的关系中。左手部分只有一处有变化,其他均与第一段一样。它的变奏主要体现在右手部分,基本上是加花变奏,进入结束句时越来越慢,越来越静,比上一段听起来更有结束感和归属感。把整个意境和情调把握在声音的美好和淳朴的抒情上。
三、结语
贺绿汀先生曾说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传统的儿子,同时又是传统的叛徒。”这也就是说,传统音乐是音乐创作的根基,是音乐家成长的摇篮。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先河,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樹立了一个典范,对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在艺术形式、主题发展上都打破了固有常规,使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对于形成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有着积极的实践启示作用。在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秉承着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
参考文献:
[1]于淼.论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当代音乐,2016(19).
[2]尹达.浅析贺绿汀音乐作品风格及创作特征[J].当代音乐,2015(19).
[3]贺逸秋,贺元元.我的父亲贺绿汀[M].杭州: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4]周复三,黄正刚.音乐欣赏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5]孙继南,周柱栓.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6]谢天吉.贺绿汀前期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意义[J].音乐艺术.1983.
(作者简介:刘菁菁,女,硕士研究生,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