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元帅的市长生涯
2018-05-14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开国将帅一边指挥部队肃清残敌、恢复城乡社会秩序;一边努力促进生产、让百姓尽快过上和平温饱的生活。其中,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开国元勋,都曾担任过市长,他们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赢得了百姓对新生政权的衷心拥护。
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快速恢复城市供应
南京解放后,中央决定刘伯承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1949年4月29日,刘伯承到了南京,满眼破车烂炮,店铺大门紧闭。刘伯承深知,要让南京这么大个城市恢复生机,必须让工厂立即开工,工人必须迅速就业。
刘市长要求市军管会立即组织硫铁矿、机械厂、兵工厂、被服厂等所有有条件复工的工矿企业全部复工。他告诉劳资双方,复工快,工人、职员有工可做,生活也就有了保障。同时,他还要求城市尽快供给乡村必需的日用品,乡村才能供给城市粮食和原料。由于城乡交流的恢复,农副产品也迅速地进入了南京城。
刘伯承还将自己带来的南下干部工作团组建成市政接管委员会,对原国民党政府的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农村部等12个经济机构实行全面的接管。同时发动工人积极参加整理清点账本、物资,还尽力争取资方人员的协助,为南京市所有工矿企业的全面复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短短几个月,主要工厂企业的生产基本得到恢复,战后形成的失业大军很快消失。
职工工资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刘伯承作出了维持现状、适当调整的政策。这样,既获得了工人职员的普遍支持,也得到了大多数资本家企业主的认可。
在金融贸易问题上,经历了一场复杂的斗争。特务和奸商一面造谣惑众,一面大搞银元投机,曾一度造成市场混乱。财政部门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切实抓了禁止银元流通、发行人民币、掌握物价这三个环节。这样人民币的信誉确立了,物价也平稳了,敌人的破坏阴谋也破产了。
上海市市长陈毅:打赢“银元之战”
上海解放后,中央任命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
陈毅执掌市长大权未及10天,市面一个烧饼竟飞涨到3万元。陈毅看到事态的严重性,同华东局财委一起制定了方案,很快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银元之战”。
1949年6月10日上午10时整,在一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两个营的部队和400名便衣公安干警突然包围了上海证券大楼,当即宣布立刻停止交易,原地等候询问和搜查。
这次“银元之战”历时两天一夜,被包围在证券大楼内的两千多人,经过逐一询问审查,先后释放1863名,而将250名投机分子主犯和有严重罪行的人扣押带走。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银元之战”后的第二天,“袁大头”(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市值从2000元跌到1200元,大米市价跌一成,“战”后第三天,米价再跌一成,食油跌一成半。那些排队买米打油的市民们,脸上难得有了笑容。
上海纺织厂的纱锭229万,占全国40%,贸易额占全国一半。但1万余家工厂中,只有30%维持开工,机器业工厂80%以上停工。面粉业受外运不畅影响,产量只及内战爆发前的1/10。占工业产值74%的轻纺工业,因缺原料,销路不好,已陷入半瘫痪状态。
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恢复生产。陈毅决定召开“产业界人士座谈会”,荣毅仁等90多位上海工商界的實力派人物到会。陈毅还主持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制定了“反封锁六大方针,五大任务”,积极支持和协助工商界复工复业,给他们提供资金和从全国调节原料,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上海工业终于从萧条走向复苏。
北平(北京)市市长叶剑英、聂荣臻:居民生活事关天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叶剑英被中央任命为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
刚刚解放的北平,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日常必需品等物资奇缺,非法买卖银元外币,工厂停工减产,市民大量失业,人民群众的生活处在相当困难之中。
叶剑英下决心要保证粮煤供应。他组织力量从外地运进了大批咸盐;从门头沟矿区运进10万吨生活用煤;从华北调运370万斤粮食,从察哈尔购进3000万斤粮食;同时,为粮食经销商在产粮区预订的几千万斤粮食提供快捷的进城通道。这几个举措,既保证了北平市民的日常生活,又确保了北平粮食零售市场的正常运转。
1949年8月1日,中央决定叶剑英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离任后,聂荣臻接替叶剑英继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
此时的北平,市政设施非常落后。聂市长上任之初,就全面动员部队、机关、街道居民共同清理垃圾。仅1949年这一年,北平市就清除垃圾粪便60多万吨,使市容环境得到了初步改观。
社会治安始终是北平两任市长最为揪心的一大社会问题。聂荣臻就任北平市市长之后,立即下令平津卫戍部队成立纠察队,经常巡逻在大街小巷,对社会上的偷盗、乞丐、流氓滋事以及吸毒、赌博等有碍社会治安的各种现象进行纠察,予以打击。组织收容国民党军流散官兵3.7万多人。这一系列的行动清除了北平市社会治安中的一个个隐患。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
11月20日,北京市召开了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上,聂荣臻当选为北京市市长,成为北京历史上的第一任民选市长。
广州市市长叶剑英:首倡商品“交流会”
广州解放后,中央任命叶剑英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
叶剑英到任广州不久,针对广州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决定狠抓圩镇建设。华南城乡之间产品交流畅通了,当地的土特产品,如荔枝、香蕉、肉类等,不仅保障了广州的需要,还源源不断地销往华北、东北等地。这样一来,促进了整个广东经济的发展和走向繁荣。
为此,叶剑英决定在广州举办“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经过两年的筹划准备,交流会于1951年10月14日开幕。它不仅展示了广州解放两周年来的巨大成就,还为全国产品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后来的“广交会”就源于此,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关于城市管理和建设,叶剑英根据他在北平时的做法,首先组织培训接管干部队伍。参加接管广东的干部总共4000多人,除从老解放区抽调干部组成的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的学生,还有在广东、香港以及社会上新招收的学生。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之后,广东就成了国民党的大本营,李宗仁的“总统府”、阎锡山的“行政院”都搬到了这里。广州又是军队攻打下来的,城内尚有国民党10万散兵游勇,1万余人的旧警察和常备自卫队,国民党的特务部门将流窜到港澳的散匪有组织地派回来。这些人会合在一起,到处抢劫、杀人,因此各类案件不断发生,最多时一天46起。
叶市长断然要求部队和公安部门迅速清除国民党的残余军人、旧警察和特务,严厉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广州市的混乱现象很快得到了扭转。
叶剑英在广州任市长虽然只有三年,但在他的领导下,广州市社会基本稳定、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得到改善。
(《解放军报》 朱冬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