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A管理的输血闭环流程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2018-05-14徐易心

科技风 2018年4期
关键词:软件开发

徐易心

摘 要:医疗信息化为临床输血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是实现安全输血的保证。为规范我院输血业务的工作流程,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责任全程可追溯,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基于PDA管理的输血闭环流程软件,实现临床输血全程闭环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的准确度,同时也能准确追溯到错误根源,使输血工作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输血闭环流程;PDA;软件开发

我们知道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可能因为技术水平层次的差异,精神状态的起伏、工作强度加大等等因素,从而会犯一些本不该犯的错误,导致输血事故发生,而输血事故又是重大医疗事故。那么如何来减少人为犯错的可能呢?除了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强化安全意识外,输血管理流程规范化至关重要。而我院现有的流程存在疏漏,不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从采集血标本开始到最后病人输血大多还是采用人工核对信息的模式,而且一旦发生错误也很难追溯到是哪个环节发生的,因为系统没有记录每一个关键业务节点的信息,为了改善当前的现状,规避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完善、规范、准确的输血闭环管理软件来保证安全输血,并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现介绍如下。

1 原流程

护士执行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产生唯一标本条码,打印申请单和输血配血标签,然后双人人工核对病人信息后采集配血标本。随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护士采集配血标本仅仅采用人工核对的模式,并且采集完成后手工记录的采集人和采集时间字迹潦草也与实际的采血时间存在出入,如遇到标签破损等情况更是难以辨认,增加了后期追溯错误根源的难度。送出标本也没有人员和时间的记录,送错标本或者延时送出对病人输血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输血科的内部管理和医院的用血安全管理。

护士接收到血制品后,人工核对血制品信息是否是本病区病人所使用,然后在系统中签收血制品,记录送达情况。给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前由两名护士人工核对相应内容,包括病人信息、血制品信息等,确认后开始输血,对于本次输血过程产生的不良反应,护士在系统中记录相关反馈信息。在病人能否及时的正确的安全的输血这么重要的环节还是无法规避漏洞和责任追溯困难。

2 新闭环流程

护士采集血标本前核对软件运行在PDA上,由两名护士到床边用PDA对患者身份和输血信息逐条进行确认,信息全部确认完成后采集血标本,记录标本的采集人员、复核人员、采集时间。又增设了一个业务关键节点是在血标本送出前护士需要用PDA扫描血标本条码,记录送出人员、送出时间。这些措施的实施让我们避免了多次配血标本误抽和误送所引发的事故,避免了因人为怠慢影响血标本质量,以减少人为失误对安全输血的影响。

护士接收到血制品后,后续处理如下:

(1)使用PDA扫描血制品条码,自动判断血制品信息是否是本病区某某病人所使用,自动记录病区签收血制品的接收人员、接收时间和送达血制品的情况。

(2)对护士输血核对这个重中之重业务节点的管理更加严格和细致,给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前由两名护士使用PDA分别两次扫描血制品条码,逐一核对所有内容,只有在两次扫描过程中每一项信息核对或填写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开始输血,任何一项信息未匹配PDA都无法通过校验提示不能输血。通过校验则自动记录输血开始时间与执行输血的初审复审双护士。输血前病人生命体征的信息也需要填写。

(3)输血每15 分钟PDA会自动提示护士应查看患者的输血反应、测量生命体征,并在PDA中输入结果。

(4)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护士必须在PDA中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包括病人信息,何种不良反应,具体描述和处理结果,PDA自动记录填写人、填写时间。

(5)输血结束后护士还需用PDA扫描血制品条形码,选择输血结束,护士需要再次测量病人生命体征输入PDA,完成后PDA自动记录执行结束人员、输血结束时间。

在PDA软件中的所有操作记录都会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既可以让医生注意病人用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而且一旦发生输血事故,临床科室和输血科能马上通过查看记录分析出错误原因,找出到错误根源并及时应对和处理。

3 运行状况

本药品配置核对软件前台采用Android开发,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该软件自上线以来运行稳定,操作步骤增多但方便快捷,受到各科室一致好评。通过软件流程的控制,设置关键业务节点,包括标本采集、标本送出、血制品签收、输血核对、输血记录、输血反馈等,明确各岗位责任和义务,使得业务流程上环环相扣,临床科室和输血科相互监督,实现临床输血全程闭环管理,责任全程可追溯,使临床输血的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在不降低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临床输血的管理水平,提升了输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修补了管理上的漏洞,尽可能地杜绝用血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随着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著名的质量管理理论“闭环式管理”被引入医疗领域,主要指在整个医疗诊治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流转、核对、执行等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和反馈,对医嘱的生命周期进行可追溯管理。本文所设计的基于PDA的输血闭环流程软件在确保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与输血医学特点相结合,减少人为差错,使用人工和电脑信息双保险的模式,规避了输血流程中的漏洞,實现临床输血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此外,通过输血体征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信息化管理、输血疗效评估的应用,更加强了临床输血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输血服务质量。我院将在确保用血安全的大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来增加操作便捷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潘小良,宋朝晖.临床输血管理薄弱环节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2,16(4):4647.

[2]唐新,贾克刚,李秀良,等.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3):1012.

[3]姜胜耀,朱立峰,姚华彦.基于PDA的护理信息采集系统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07(6):4445.

猜你喜欢

软件开发
基于安卓平台的移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软件开发中JAVA编程语言的应用
信息安全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
核电厂定期试验管理软件开发
FPGA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规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