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施策 抓实见效 破解“下不去”的“老大难”问题

2018-05-14陈必昌

中国共青团 2018年4期
关键词:团干部阵地团组织

陈必昌

改革攻坚、从严治团千头万绪,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解决脱离青年的突出问题。

团干部和绝大多数青年不在相近的物理空间,要想和他们直接联系,必须找准媒介和路径。针对前期直接联系青年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团山东省委提出了“三联四促”常态化下沉基层制度。这是对直接联系青年系列制度安排的再整合、再完善、再提升,目的是把上级要求落实好,把基层工作实际照顾好,把青年的“痛点”“难点”回应好,把团干部“下不去”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好。这项工作是山东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标志性举措,全省各级团组织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推动各项任务精准落地。

谋定而动,加强顶层设计

常态化下沉基层是涉及全团的系统工程,要用工程的方法来推进,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责任人,实现挂图作战,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一是建好制度。本着实事求是、务实可行的原则,到乡镇(街道)这一节点作用明显、力量亟待加强的層级开展工作,而不是沉到团的领导机关“隔靴搔痒”; “三联四促”制度中,“三联”指每人每年包靠联系一个乡镇(街道)、重点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两支队伍、常态联系20名左右当地青年,“四促”指实现“促基层团建、促阵地提升、促工作落实、促作风转变”;在下沉方式上,我们提出要“上下联动、混合编组”,明确以县为单位、各级团干部混合组建工作组,并结合不同层级工作实际,采取省市级团委集中下沉、高校团委和县级团委更多“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的方式。这些都是为了让制度更实、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

二是明确内容。前不久,团山东省委通过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调研,立足“四个促进”确定了“八个一”的工作任务,即抓好一批基础薄弱的村级团组织、为乡镇(街道)区域内团干部开展一次团务培训、依托基层阵地推出一批服务项目、建好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为当地团组织做一本明白账、帮助基层找出一批身边的青年典型、在基层青年中交一批好朋友、与当地困难群众结一批帮扶对子。这些措施都是小切口,是实现“四促”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需要大家结合各自实际,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延展,关键还是要敢碰基层的刚需,力争在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环境优化等方面,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等方面,多做一些实事好事;在落实青年建功新旧动能转换行动、青春扶贫行动、“小手拉大手” “村村都有好青年”等重点工作方面,多出一些硬招实招。

三是矫正方式。到了基层,不代表就解决了脱离青年的问题,方式不对路、方法不对头,不但牵扯基层精力,甚至会衍生抵触情绪。必须要矫正错误的工作方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开展调查研究,要轻装简从,少听汇报,不打招呼,能走村入户的直接走村入户,做不到的也尽可能面对面坐下来聊,听取各方面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设计工作项目,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意见,广泛听取基层青年诉求,尽量与基层工作同频合拍,不额外增加负担,达到“帮忙不添乱”的效果。帮扶困难群体,要设身处地考虑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条件,做力所能及的事,做雪中送炭的事,决不能自以为是、大包大揽。关键是要摆正位置,真心实意地“联”,脚踏实地地“促”,帮助基层一同做好团的工作,用亲力亲为和实干苦干为基层组织“输血”、为基层干部“打样”。

建好组织,畅通毛细血管

现在一些地方团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已经成为共青团联系青年最大的制约,个别团的组织本身就是空壳,更谈不上联系青年。对于山东2500万青年,单靠团干部个体联系,必然是杯水车薪,关键还是要有一个畅通的毛细血管网,要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坚持党建带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团的建设和从严治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引导基层团干部自觉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主动运用党建新要求、新思路、新经验指导团建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落实好联席会议、听取汇报等制度安排,重点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28岁以下青年、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使“推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

二是扩大组织覆盖。结合辖区内青年分布,以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为重点,深化区域化团建,在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深耕厚植,在“两新”组织、新兴青年群体、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在推广智慧团建、提升基础团务工作水平方面积极探索,力争消除辖区内团建“空白点”,健全完善纵横交织、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三是提升组织活力。扩大覆盖是推动面上的工作,提升活力则是针对点上的问题。重点突出两个“活”字,首先是“活下来”,让各类松散瘫痪、落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团组织恢复团的工作,该选书记的选书记,该配班子的配班子,至少要先有人,然后才是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其次是“活起来”,有重点地将团的工作和品牌活动嫁接到企业、乡镇、农村、社区团组织中去,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通过有效的服务增强团建黏性,吸引辖区青年广泛参与。

做实服务,让更多青年“买账”

密切联系青年,不能只是团干部卖力,青年却不“买账”;要让青年“买账”,关键靠实打实的服务。当前,青年分众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团干部到基层去、到青年中去,资源和力量不足的问题会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依托、精准发力,把服务青年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用好阵地资源。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持续加强“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整合阵地方面,既要充分整合青年中心、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七彩小屋、青年志愿服务站等团内阵地,又要积极进驻基层党群活动中心、党群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等综合阵地,还要加强与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基层阵地的共建共用。在提供服务方面,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公益服务、信息咨询、体育健身、便民服务等满足共性需求的常规服务项目,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就业创业、微心愿对接、留守儿童关爱等满足青少年个性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重点要根据当地青少年“痛点”需求,打造一两道“招牌菜”,共同做好服务群众的大文章。

二是充实工作力量。有了阵地,关键还要有人。如果每个“青年之家”、每个基层阵地,都能有1名社工或青年志愿者长期“驻点”工作,那就不会沦为摆设。团干部到基层去,要注重加强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梳理和规范,帮助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有条件的要帮助基层开发设置共青团使用管理的社工岗位,主动协调其他领域社工开展青少年服务,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在有人干事的基础上,力争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三是多办实事好事。衡量我们服务能力、工作水平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为青年办了多少实事,青年得到了多少实惠。要从一件件具体事做起,千方百计协调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实事好事,让青年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比如,针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和贫困老年人,要带头结对帮扶,并积极发动当地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与他们结成长期对子;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多的社区,可以开设“四点半课堂”等类似项目,与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设计开展有趣有益的课外活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在职业青年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在婚恋交友方面搭建载体平台,设计开展一些读书沙龙、兴趣联盟等有黏性的活动,加强区域内青年的日常交流;在一些创业园区、高校驻地,要积极帮助青年对接创业就业的资源和服务,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從一件件小事入手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服务,真正把联系服务工作做细做实。

需要强调的是,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根本目的是有效引导青年,也只有来源于思想层面的联系,才是内在的、根本的、持久的联系。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青年讲明白党和国家发展的大道理,当好党的理论主张在青年中的讲解员、布道者;要脚踏实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制高点转化为工作上的鲜明主题,不追求虚浮和形式,不离开灵魂和根本,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特别要关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旗帜鲜明抵制西方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坚定不移捍卫我们的党、捍卫党的领袖、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战士不做绅士,敢亮剑不当看客,真正带领基层团员青年把先进性延伸到网络空间。

新时代,要求共青团谱写新篇章;新征程,要求共青团具备新担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来担当,直接影响改革成效和各项事业发展。密切联系青年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要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只争朝夕的精神,认认真真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作者系团山东省委书记)

猜你喜欢

团干部阵地团组织
无限追踪(二)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按图索骥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
科学游戏孩子交往的新阵地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