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5-14李希学
李希学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小学语文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创新思维启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实现语文课堂上创新型人才的输出。
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使命,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启迪。从宏观层面来讲,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内动力,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从学生成长来看,创新又是其综合素质的基础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必要性。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关注语文教学实际,做好创造性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迪引导,將语文学科思维渗透到具体的文本案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都闪耀着语文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光芒。教师要抓住这些问题,加以创造性地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学活用。用创造性的思维指导课堂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组织难忘的事情主题写作时,刚开始多数学生都没有什么思路,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可以结合刚学过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菜园》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对比写作主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写遇到的最快乐的事情、最感动的事情、最难过的事情等。在正式写作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自己遇到的难忘的事情,或者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大家在讨论分享中打开写作的思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创造性的启发性地引导,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引入小组合作模式,集体协作思维相碰撞
合作教学模式往往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针对一个问题小组分工或者集体探讨,最终在课堂上分享,合作学习与探讨的过程恰恰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而思维碰撞也带动课堂学习上的创新,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合作教学模式,以其在教学载体实现思维的碰撞与创新。根据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特点、学习习惯等分组,每个组选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内探讨的管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讨,最终组长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及分享中,不同学生思维观点不一样,在一起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创新性的解答。小学生语文讨论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诸葛亮聪明过人为什么在借箭的过程中用鲁肃?有的小组认为是因为鲁肃忠厚老实。而有的小组则认为是周瑜信任鲁肃,鲁肃却背叛他,鲁肃不能算忠厚老实。不停地提出设想,但不停地有质疑声音,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课堂评价模式,创新延伸到教学总结
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表现评价往往以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是应试教育作用的结果。而应试教育左右下的唯分数论根本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式,让创新评价延伸到教学总结中,成为学生评价考核的一部分。而这也有助于获得最新的创新教学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心理方法。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通过创新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有困惑的,哪些问题是受学生质疑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想探讨的等等。在后期的教学中加以关注,教学效果更理想。教师也可以录制课堂实况,让学生课下反思,提出疑问,在思考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机制中引入激励机制,对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与表彰,带动班级的创新氛围,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例如教师每个月组织一次小组竞选活动,设置奖项和奖品,奖励那些课堂活跃,创新思考的个人或者小组,授予每月“创新之星”的称号,在激励中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环节的基础学科,必须承担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深入学科调研,结合小学生语文认知学习实际,做好创新性的启迪引导,做好合作教学模式优势的发挥,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核,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载体,实现创新型优质人才的输出。
(作者单位:坛华小学)